鍼灸 小考/동씨침

董氏鍼法 강의 정리

초암 정만순 2016. 9. 25. 16:19



董氏鍼法 강의 정리

 

金東植 선생님 강의   



#강의중 董景昌 선생에 관한 소개와 董氏鍼法에 관한 개요가 부족한 듯하여 이병국 선생님의 <董氏鍼灸奇穴과 奇方>이란 책에서 다음의 내용을 발췌하였습니다. 아래의 발췌한 내용들은 본 강의의 주교재인 董氏奇穴鍼灸發揮(楊維傑 著)의 自序와 董氏奇穴及其學術思想淺探(代再版序) 및 第一章에 자세히 기재되어 있으므로 더 자세한 내용을 원하시는 분은 참고하시기 바랍니다.


 董景昌 선생은 중국의 산동성 평도현 사람으로서 1916년에 출생하셨고, 1977년에 돌아가셨다. 선생은 生前 임상40년이라는 긴 세월동안 사십여만의 환자를 진료하였으며, 크메르를 다섯차례나 왕래하면서 롱-노르 대통령의 반신불수를 치료하여 장개석 총통으로부터 중화민국 한의계에서는 처음으로 훈장을 받는 영광을 누린 분이시다.
 더욱이 선생은 어려서 한의학을 부친으로부터 계승하였고, 鍼灸를 전공하였으며, 진찰을 세밀하게 하여 또다른 새 章을 열었으며, 수천년 계승되는 董氏家傳鍼灸術을 더욱 개발시켰으며 독창적으로 奇穴을 발견하여 더욱 명성을 떨치었고, 明朝의 楊繼洲 선생 이후 침구계의 제1인자로 조금도 손색이 없으신 분이시다.
 董氏家傳鍼灸術은 시술하는 부위가 諸家에서 전하여 오는 시술법과는 상이한 독특한 穴位로서, 그 特點은 刺鍼을 중요시하고 施灸는 極小한 부위에만 하는 점이다. 또 일반 刺鍼施術과 같이 복잡하지 않고 시술이 간편한 것이 특징이다.


1.董氏奇穴의 穴位分布
 董氏奇穴은 董氏家門一派의 학문으로서 그 穴位數는 740여혈이나 되고 각기 手, 臂, 足, 腿, 耳 및 頭面 等處에 분포되어 있다.
 비록 十二正經의 循環流注와는 다르나 일정한 맥락에서 찾을 수 있으며 규칙이 있고, 간단하다. 예를 들면,,,,,
 *手指部를 一一部位라 하고,
 *手掌部를 二二部位라 하고,
 *前臂部를 三三部位라 하고,
 *後臂部를 四四部位라 하고,
 *足底部를 五五部位라 하고,
 *足背部를 六六部位라 하고,
 *下腿部를 七七部位라 하고,
 *大腿部를 八八部位라 하고,
 *耳介部를 九九部位라 하고,
 *頭面部를 十十部位라 칭하며,,,,
 *後背部와 前胸部도 穴位가 있는 것이다.
 모두 12개 부위로서 별로 穴位取穴이 어렵지 않은 것이 특징이다. 동시에 이러한 혈위분포는 그 효과면에서 十二正經과 奇經八脈의 經穴位와 일정한 연관이 있다. 예를 들면,,,
 *肝門은 급성간염을 치료하는데, 그 위치는 小腸經上에 있다. 小腸經의 腕骨도 黃疸이 치료되    므로 肝門도 淸利濕熱에 취혈된다.
 *心門과 少海는 가까이 있어 심장병이 치료된다.
 *其門, 其正, 其角은 大腸經上에 있어 치질이 치료되는 것 등이다.


 



2.董氏奇穴의 命名
 ①部位別命名, ②效能別命名, ③五行別命名, ④臟象別命名, ⑤主治別命名, ⑥部位, 效用結合命名, ⑦穴位數字別命名 등이 있다.
 董氏奇穴은 그 命名된 방법을 이해하면 穴位의 위치뿐 아니라 응용에 대하여서 쉽사리 파악할 수 있게 된다.


3.董氏奇穴의 刺鍼法
 董氏奇穴은 刺鍼施術이 간편하다. 다만 直刺, 斜刺, 沿皮刺, 淺刺, 深刺 및 留鍼의 手技法을 써 종래의 복잡한 補瀉法에 구애받지 않고 平補平瀉하는 特殊鍼法을 쓰는데 그것이 動氣鍼法과 倒馬鍼法이다.
 
4.董氏奇穴의 手指部位 取穴要領
 手指部位에는 많은 穴位가 있다. 그리고 분포에 있어 규칙이 있으며 이 규칙을 알아야 初學者가 穴位를 찾기가 쉽겠기에 그 取穴要領을 소개한다.
①手指掌側五線
 手指掌側은 손가락의 손바닥쪽을 말한다. 엄지손가락 즉 拇指側을 外側이라 하고 새끼손가락 즉 小指側을 內側이라 한다. 그리고 손가락 하나 하나를 볼 때,,,
 *中央線을 C線이라 하고
 *外側과 赤白肉際線을 A線이라 하며
 *A線과 C線의 中央線을 B線이라고 하고
 *內側의 赤白肉際線을 E線이라고 하고
 *E線과 C線의 中央을 D線이라고 한다.
 이상과 같이 手指掌側을 五線으로 구분하여 取穴한다.
②手指背側三線
 手指背側은 손가락의 손등쪽을 말한다. 手指背側의 穴位分布는 手指掌側에 비하여 간단하다. 엄지손가락 즉 拇指側을 內側이라 하고, 새끼손가락 즉 小指側을 外側이라 한다. 그리고 손가락 하나 하나를 볼 때,,,
 *中央이 되는 線을 中央線이라 하고
 *外側骨緣에 가까운 線을 外側線이라 하며
 *內側骨緣에 가까운 線을 內側線이라 한다.
 이상과 같이 手指背側은 三線으로 구분하여 取穴한다. 刺鍼時에 內, 外側線은 骨緣을 따라 刺鍼하고, 中央線은 皮下鍼으로 刺鍼한다.
③手指縱四項分點法
 穴位에 따라 手指背, 掌側을 막론하고 그 분포는 縱으로 다음 四項分點法을 벗어나지 못한다.
 ㉠一穴 또는 二分點法
   두 橫紋 사이에 오직 한 穴이 있을 경우 中央點 즉 1/2 되는 곳을 取穴한다.
       例 : 中間穴
 ㉡二穴 또는 三分點法
   두 橫紋 사이에 두 穴이 있을 경우 兩橫紋間의 1/3 되는 곳에 각기 한 穴을 取穴한다.
       例 : 木穴
 ㉢三穴 즉 四分點法
   두 橫紋 사이에 三穴이 있을 경우 우선 中央點을 取穴하고, 다시 中央點으로부터 兩橫紋 사     이의 中央點을 각기 一穴씩 取穴한다. 즉 兩橫紋間의 1/4 되는 곳을 각기 一穴씩 取穴하게      된다.



 ㉣五穴 즉 六分點法
   두 橫紋 사이에 五穴이 있을 경우 兩橫紋間을 六等分하여 각기 1/6 되는 곳마다 一穴씩 取     穴한다.
 이상과 같은 手指穴位 取穴要領을 熟記하면 手指部位의 穴位를 찾는데 별 어려움이 없다.



#강의중에 나온 각종 鍼法에 관하여 더 자세한 내용이 필요할 듯 하여 대전대학교 한의과대학 제 6기 卒業準備委員會에서 펴낸 鍼灸經緯解釋에서 아래의 내용을 발췌하였습니다.



平補平瀉의 特殊鍼法 <鍼灸經緯解釋에서 발췌>



1.動氣鍼法


  이 鍼法은 鍼灸名醫인 董景昌 博士가 즐겨 使用하던 方法으로 董師는 補瀉理論에 獨特한 眼目이 있었으니 人體에는 自然抗能과 相對平衡點이 있다고 認識하여 董師는 交經巨刺를 採用하여 遠處穴道로 消導를 시키되 動氣鍼法과 配合함에 治療效果가 사람을 놀라게 할 程度였으며 疼痛性 病症에 더욱 優秀하며 往往 卽時 止痛시키기도 했다. 例를 들어 흔히 坐骨神經痛에 董師는 健側 靈骨, 大白의 兩穴을 刺하고 患者로 하여금 腰腿를 活動시키게 하였더니 卽時 鎭痛이 되었다. 그 外에 三叉神經痛에 董師는 健側의 側三里, 側下三里 等 兩穴을 鍼刺하고 患者로 하여금 이를 갈도록 하거나 或은 턱을 움직이게 하니 卽時에 止痛이 되었다. 動氣鍼法은 단지 奇穴에만 效果가 있는 것이 아니라 十四經穴에도 適合하다. 
  <操作法> 
1)鍼刺穴道를 決定한다. 
2)刺鍼하고 酸麻脹 等 感覺이 있으면 곧 得氣現狀이니 그 後에 한쪽은 捻鍼하고 또 한쪽으로는    患者로 하여금 患部를 약간 活動시키게 하면 痛症이 卽時로 輕減된다. 
3)症狀이 輕減되는 것은 鍼穴과 患處의 氣가 이미 相引되어 消導와 平衡作用에 到達하게 되었    음을 표시하는 것이므로 捻鍼을 停止시키고 情況을 살펴 留鍼이나 出鍼을 시킨다. 
4)만약 病程이 비교적 오래되었으면 留鍼을 조금 오래시켜야 하고 中間에 반드시 捻鍼을 數次    하여 行氣를 시키며 患者로 하여금 患部를 活動시켜서 引氣하도록 하거나 或은 움직이지 않    는 것도 또한 可하다. 
5)만약 病이 胸腹部에 있어서 活動할 수 없으면 按摩 或 深呼吸을 施行하도록 하여 鍼과 患處    의 氣가 相引되도록 하여 病邪를 消泄한다. 例를 들어 胸悶胸痛을 治할 때 內關을 刺한 然後    에 患者로 하여금 深呼吸을 하게 하면 卽時로 舒暢된다. 
 動氣鍼法은 簡單하고 實用的이어서 虛實이 不分明한 症狀에 역시 使用할 수 있지만 단 반드시 患部가 自由로이 活動하거나 或은 按摩하기 쉬워야 하는데 이 때문에 반드시 遠隔穴位에 施鍼하여야 하고  五輸, 原, 絡, 兪, 募,  , 會 等의 特定穴位를 靈活하게 運用하는 것도 可하니 곧 미루어서 널리 應用할 수 있다. 


 



2.倒馬鍼法


 倒馬鍼法은 董師가 創案한 一種의 特殊鍼法으로 二鍼 或 三鍼을 幷列의 方式으로 聯係하여 治療效果를 增强시키는 特殊鍼法으로 奇穴과 十四經穴에 모두 이 鍼法을 利用할 수 있으며 이 鍼法 역시 恒常 動氣鍼法과 더불어 結合하여 使用할 수 있고 治療效果도 顯著하다. 
  <操作法> 
1)우선 某穴에 施鍼한다.(例 內關) 
2)그런 後에 同經의 隣近穴位에 刺鍼한다.(例 間使 或 大陵) 이런 方式으로 所謂 말하는 倒馬鍼    을 形成한다. 
3)倒馬鍼의 基礎下에서 補瀉法을 施行하고 또한 動氣鍼法과 結合하여 使用하면 治療效果를 增    强시킬 수 있다. 
 이런 種類의 隣近의 兩穴에 同時에 幷列시키는 鍼法은 散鍼의 效果에 比하여 比較的 效果가 크고 確實한 것이니 內關에 取穴한 施鍼의 效果가 一이라고 한다면 間使穴을 加取하여 幷列로 倒馬鍼을 形成하면 그 效果가 아울러 단지 그의 效果增加에 그치지 않고 가히 三에서 五의 效果를 얻을 수 있으니  그 理由를 硏究하면 서로 相互組合되어 氣의 强化作用을 이룬 것임을 알 수 있다. 
 全身에 많은 區域에 倒馬鍼을 用하여 治療效果를 增强시킬 수 있다. 그 例로 內庭, 陷谷을 合用하여 腸胃病에 對하여 많은 效果가 있었다. 內關, 間使에 刺鍼하여 心臟病을 治療하는데 特效가 있다. 支溝, 外關은 脇痛, 小腿痛, 坐骨神經痛을 治하고 手三里, 曲池는 頭暈, 鼻炎, 肩臂痛, 腰膝痛을 治하고 其他로 合谷, 三間의 倒馬鍼, 復溜, 太谿의 倒馬鍼, 申脈, 金門의 倒馬鍼 等 例를 들 수 없을 程度이니 擴大發展시켜 常用할 수 있으며 一般的으로 特定穴을(五輸, 原, 絡,  ,會) 主穴로 삼고 다시 隣近取穴로 配鍼하면 效果가 더욱 顯著하다. 


3.牽引鍼法
 
 牽引鍼法의 作用은 消導平衡을 竝用하는 것으로 對側遠處의 一端의 穴位와 同側遠處의 다른 一端의 穴位로서 相互牽引하는 形態를 이루는 것으로 여전히 近處穴位를 取하지 않고서 {動引其氣}하도록 하며 痛點은 兩穴中央에 있어서 兩穴이 相引하여 반드시 痛點을 通하게 하여 {通則不痛}처럼 卽時 疼痛을 抑止함으로써 治病의 目的에 到達할 수 있게 된다. 이것은 效果가 動氣鍼法에 比하여 더욱 뛰어나 미치지 못함이 없다. 
  <操作法> 
1)먼저 健側의 遠端에서 穴을 選擇하여 取하고 
2)다시 患側의 다른 一端의 한 穴을 選擇하여 取하고 
3)그런 後에 兩端을 同時에 捻鍼하여 兩鍼으로 서로 感應케 한다. 
4)病人에게 痛點을 약간 活動하도록 하거나 或 按摩後에 다시 약간 捻鍼하면 痛症이 卽時 멈추    게 되며 또한 많은 病人에 있어서는 당연히 兩端穴位에 施鍼한 경우 手法을 쓰지 않고서도     止痛되었으니 이것은 兩穴이 相互 感應하여 關係된 것이다. 
5)效果가 나타난 後에 狀況을 살펴 出鍼시킬 것인지 留鍼시킬 것인지를 決定한다. 留鍼을 할 경    우에는 中間 中間에 자주 或 一定한 間隔으로 捻鍼하여 催氣시켜야 한다. 
 이런 種類의 鍼法을 施行하는 것은 簡單하면서도 效果는 良好하다. 이로 해서 여기에서 소개하는 것을 擴大하여 使用할 수 있으니 例를 들어 左 痛에 右側의 風市에 一鍼을 하고 다시 左側 合谷에 一鍼을 刺하면 可히 卽時  痛을 止하게 되며 또한 右肩痛에 左 隆을 取하고 다시 右側의 中渚에 刺鍼하면 肩痛을 止하게 할 수 있다. 또한 만약 左膝蓋痛에 右側의 內關을 取하고 다시 左側의 太衝을 取하면 膝痛을 止하게 할 수 있다.(一般的으로 말하면 牽引하고 消導하는 穴은 患側의 該當하는 經의 兪穴을 主로 取한다.)                          


 가장 좋은 點은 能히 經絡과 配合하여 取穴할 수 있고 牽引을 施行하면 效果가 뛰어나다. 例로 肩痛은 對側의 遠處에 施鍼治療하는 以外에도 陽明部位에 屬하므로 同側의 合谷을 取하여 牽引하고 또 側肩痛에 屬하므로(少陽部位) 中渚에서 牽引하며 또한 後肩痛에는(太陽部位) 後谿에서 牽引한다. 其他 各種疼痛에 모두 이것으로써 類推할 수 있다. 
 以上의 모두는 매우 좋은 實例들로써 <內經>의 {上有病而下取之(遠取以消導), 左有病而右取之(對取而平衡).}의 理論에 附合하는 것이다. 
 만약 雙側이 같이 病이 된 경우에는 例를 들어 雙膝痛에는 雙內關을 刺하고 다시 雙太衝에 鍼을 刺하고서 左側內關穴을 捻하면서 右膝을 活動시키고 右側의 內關에 刺鍼한 것을 捻轉시키고 左膝을 活動시키면 그 作用은 對側의 서로 交互하는 影響에 依據한다. 
 牽引鍼法은 또한 倒馬鍼法과 더불어 使用하여도 效果가 역시 좋다. 例로 左側의 坐骨神經痛에  右側奇穴인 大白, 靈骨에 鍼刺하고 다시 左側의 申脈에 鍼刺할 수 있다. 靈骨, 大白이 서로 倒馬를 構成하며 또 申脈이 더불어 牽引을 形成한다.(患側肢端의 兪穴은 牽引穴이고 健側의 遠端은 治療穴이다.) 
 


經絡療法의 應用   <鍼灸經緯解釋에서 발췌>



1.循經取穴法


 臟腑經絡學說을 主로 하여 疾病의 症候를 根據로 하여 그 所屬 또는 相關이 있는 經脈上에서 適當한 穴을 選擇하고 施鍼하여 治療하는 方法. 
 肢體淺表部位의 疾患에는 循經取穴法을 많이 利用하는데 이는 全身體表를 몇 區域으로 나누어서 病所가 屬하는 經絡을 根據로 하여 遠隔取穴을 하는 同時에 患部의 隣近穴位나 阿是穴을 配穴할 수 있다. 
 
<循經取穴位表> 
①頭部


②頸部


③腰背部



④胸部


⑤腹部


⑥上肢內側部


⑦上肢外側部


⑧ (볼기 곤, 넓적다리 곤)部


⑨下肢部


<體會> 
1)循經取穴法은 一般的으로 本經에서 멀리 떨어진 穴을 取하여 治療하는 方法으로 效果가 比較    的 좋으나 穴位는 반드시 위 表中의 穴位와 같이 할 必要없이 本表는 參考만 하고 스스로 더    욱 融通性있게 運用하여 個人的으로 經驗하고 各經의 兪穴로서 治療하는 것이 가장 좋으며     또한 可히 {春에는 滎穴, 夏에는 兪穴, 秋에는 合穴, 冬에는 井穴을 刺하여 治}하는 分刺原則    은 五輸穴을 利用하여 施鍼하는 것으로 效果가 아주 좋다. 
2)循經取穴法은 經驗에 의해 對(健)側 穴位를 取하는 것이 效果가 더욱 좋다. 
3)遠隔取穴에 있어서 만일 動氣鍼法을 使用하여 患部를 按摩하거나 活動시키면 局部施鍼을 兼    할 必要가 없으며 또한 效果가 더욱 좋고 만일 動氣鍼法을 施用하지 않고 局部取穴하는 것도    可하나 반드시 補瀉를 해야 하며 또한 效果가 動氣鍼法을 兼用한 것만 같지 못하다. 
 



2.接經取穴法 


 接經이란 經脈上下가 서로 接連된 것으로서 或 手足同名經脈이 相接된 것을 말한다. 
 接經取穴法은 먼저 어떤 經에 屬하는 病證인지를 診斷한 後에 그 同側(對側 또한 可)과 上 또는 下에 接해 있는 經脈의 五輸穴,  穴, 或 絡穴의 穴位를 取하여  鍼刺治療를 進行하는 方法이다. 
 
<十二經脈接經圖> 


     肺 ------- 脾 →→→ 心 -------- 腎 →→→ 心包 ------ 肝 
     ↓          ↑        ↓          ↑         ↓         ↑ 
     ↓          ↑        ↓          ↑         ↓         ↑ 
    大腸 →→→  胃       小腸 →→→ 膀胱       三焦 →→→ 膽 



<十二正經順逆接表>             


 


 


 


 


 


 


 


 



<接經取穴表> 


<體會>
1)接經取穴을 對側相應部位로써 하면 效果가 가장 確實하니 例를 들어  는 膝에서, 腕은  에    서 取穴한다.
2)接經取穴法을 採用하고 이에 動氣鍼法을 兼用하면 效果가 더욱 좋다.


3.通經取穴法(六經相通取穴法)
 
 接經取穴法을 擴大 發展시킨 것으로 經絡療法의 하나로 六經相通法이라고도 한다. 所謂 六經相通은 太陰은 太陰, 陽明은 陽明, 少陰은 少陰, 少陽은 少陽, 太陽은 太陽, 厥陰은 厥陰에 通하는 等 三陰三陽이 相通하니, 實際로 六經의 이러한 關係는 病理 生理 모두에 影響을 미친다. 三陽의 相通함은 經絡이 서로 接하여 있기 때문이며 三陰의 相通함은 經絡이 서로 交通하기 때문이다. 
   例) +- 心腎之氣는 반드시 相交 --- 手足少陰이 相接하기 때문. 
 +- 包絡相火는 肝膽에 依支 --- 手足厥陰의 連接에 依함. 
 
<三陰三陽同名經連接表> 


 +--------+--------+--------+--------+--------+--------+--------+ 
 |  手經 | 手太陰 | 手少陰 | 手厥陰 | 手太陽 | 手少陽 | 手陽明 | 
 +--------+--------+--------+--------+--------+--------+--------+ 
 | 相接處 | 中府穴 |  心中 | 天池穴 | 睛明穴 |瞳子 穴| 迎香穴 | 
 +--------+--------+--------+--------+--------+--------+--------+ 
 |  足經 | 足太陰 | 足少陰 | 足厥陰 | 足太陽 | 足少陽 | 足陽明 | 
 +--------+--------+--------+--------+--------+--------+--------+ 


 



    <六經相通取穴表>                          


 +--------+----------+----------+----------+
 |  病位 | 所屬經絡 | 治療穴位 | 所屬經絡 |
 +--------+----------+----------+----------+
 |  陽谿 |  手陽明 |   解谿 |  足陽明 |
 +--------+----------+----------+----------+
 |  陽池 |  手少陽 |   丘墟 |  足少陽 |
 +--------+----------+----------+----------+
 |  陽谷 |  手太陽 |   崑崙 |  足太陽 |
 +--------+----------+----------+----------+
 |  魚際 |  手太陰 |   公孫 |  足太陰 |
 +--------+----------+----------+----------+
 |  大陵 |  手厥陰 |   中封 |  足厥陰 |
 +--------+----------+----------+----------+
 |  神門 |  手少陰 |   太谿 |  足少陰 |
 +--------+----------+----------+----------+
 |  陷谷 |  足陽明 |   合谷 |  手陽明 |
 +--------+----------+----------+----------+
 |  臨泣 |  足少陽 |   中渚 |  手少陽 |
 +--------+----------+----------+----------+ 
 |  束骨 |  足太陽 |   後谿 |  手太陽 | 
 +--------+----------+----------+----------+ 
 | 陰陵泉 |  足太陰 |   尺澤 |  手太陰 | 
 +--------+----------+----------+----------+ 
 |   溝 |  足厥陰 |    門 |  手厥陰 | 
 +--------+----------+----------+----------+ 
 |  少海 |  手少陰 |   陰谷 |  足少陰 | 
 +--------+----------+----------+----------+ 
<體會> 
1)通經取穴法은 巨刺法을 基準으로 하며 動氣鍼法을 配合하면 效果가 더욱 좋다. 
2)通經取穴法은 一般的으로 對側相應點을 基準으로 하나 어떤 때에는 반드시 穴에 구애받지 아    니해도 된다. 
3)通經取穴法은 相應療法으로서 效果가 比較的 크고 四肢疾病에 대부분 適用하나 軀幹部位에     利用해도 效果가 좋다. 
    例)腎經의 兪府穴處疼痛時 -- 心經의 少海, 神門에 灸.
4)經絡療法의 應用은 經絡의 走行을 認識하는 것이 基本이고  그 다음에는 반드시 經絡間의 相    互關係를 理解하여야 비로서 融通性있게 運用할 수 있다. 


 


 


 



[1996.11.22 강의]


*拔針이 안될 때 : 對側 足解穴, 風市
*류머티스 관절염 : 肺勝格(김선생님 1회 치료 경험)
*手腕無力(中風 제외) : 列缺(對側, 直刺)
*膝蓋痛, 膝 (계단을 내려갈 때 시림) : 肺正格
*中渚 : 腎虛腰痛, 눈부심, 가슴이 찌르듯이 아플 때(兩側)
*支溝(火串穴) :  下 疼痛時 對側, 心痛徹背
*條山 : 條口穴과 承山穴을 透刺하는 것을 말한다.
        手太陰肺經이 아파서 손을 못 들 경우.
*발바닥이 아플 때 : 勞宮 瀉.
*손바닥이 아플 때 : 湧泉 瀉.
*足 痛 : 對側 少商 放血(盡血되도록 촘촘하게 點刺하여 피를 충분히 뺀다)
*목에 가시가 박혔을 때 : 진피 가루를 다량 복용. 間使穴.
*足解穴 : 鍼刺後에 浮腫, 皮下出血, 痲痺 등의 증상이 있을 때.
         解穴은 一穴만 사용한다.(兩側에 疾患이 있으면 한쪽씩 치료한다)
         捻挫에 動氣鍼法으로 응용(일반 正穴을 추가해도 좋다)
         誤刺時 解救穴로 사용.
*暈鍼 : 手解穴 直刺.(서서히 暈鍼이 일어난 경우는 서서히 깨어나고 급격히 暈鍼이 일어난 경         우는 급격히 깨어난다)
       暈鍼後에는 완전히 깨어났는지를 확인해야 한다.(환자의 말만 믿지 말고 각종 질문을 해         보아 대답이 정확신속한가를 확인하거나, 눈동자와 맥을 살펴본다)
       足三里를 먼저 刺鍼한 후에 鍼治療를 시작하면 暈鍼을 예방할 수 있다.
*手解穴은 捻挫에도 좋다.
*정수리가 차서 아플 때 : 三焦正格. 側三里, 側下三里.
*太陽穴 頭痛 : 對側 合谷.
*正頭痛 : 三間, 崑崙 瀉.
*三間,  竹(눈썹따라 橫刺) : 눈이 침침할 때(시력은 정상).
*滑肉門 : 水分旁 2寸, 內部爲小腸, 鍼深 0.5-1寸.
         臨床配合, 湧泉, 絶骨, 開治, 增高有效.
         唯於發育年齡鍼之, 較見效果.
*委中 당김(디스크 제외) : 天柱, 風府 補. 委中, 崑崙 瀉.


[側三里穴]
*部位 : 足三里穴向外橫開一寸五分.
*解剖 : 肺之分支神經, 牙神經.
*主治 : 牙痛, 面部麻痺.
*手術 : 五分 - 一寸
*運用 : 治牙痛與側下三里同用有良效.
       治偏頭痛配側下三里亦有良效.
*가만히 있어도 어깨 외측이 우리하게 저릴 때 六完을 配合하여 치료.


 


 


[側下三里]
*침구학 서적에 後下三里로 命名.
*部位 : 側三里穴 直下 二寸.
*解剖, 主治, 手術 : 同側三里穴.
*運用 : 側三里與側下三里穴同時取用, 但單足取穴. 治左取右穴, 治右取左穴.
       治偏頭痛, 三叉神經痛, 尤爲特效, 治療手腕 傷疼痛, 效果亦佳.
       側三里, 側下三里能治偏頭痛, 舌下腫及甲狀腺腫大.
       밤에 자다가 팔 저릴 때(팔을 가슴에 얹고 자면 저림)
       팔의 外側 三陽經 部位 전체가 저릴 때.
        風穴 부위에 동통이 있을 때
       손 끝이 저릴 때
       偏頭痛은 4-5차 치료까지 요구될 때도 있다.


[足千金穴]
*取穴 : 當 骨前緣, 卽側下三里穴向後橫開五分再直下二寸處.
*解剖 : 肺之支神經, 腎之分支神經, 喉側(甲狀腺)神經.
*主治 : 急性腸炎, 魚骨刺住喉管(목에 고기뼈가 걸린 것, 깊게 박힌 것은 잘 치료되지 않고 그냥         걸린 것은 잘 치료됨), 肩及背痛, 喉 生瘡, 喉炎(火蛾病), 扁桃腺炎, 甲狀腺腫.
*手術 : 0.5-1寸.
*運用 : 本穴配足五金治魚刺 喉特效.
       本穴配足五金治扁桃體炎, 若再少商放血, 其效更佳.


[足五金穴]
*取穴 : 在 骨前緣, 卽足千金穴直下二寸處.
*解剖, 主治, 手術 : 同足千金穴.
*運用 : 足千金與足五金穴通常同時取穴, 除治甲狀腺腫炎可雙足取穴下鍼外, 其他各症均單足取穴下         鍼.
       喉部病變을 위주로 치료.
       急性腸炎, 肩及背痛.
       肩臂不能左右活動에 特效.
       足千金, 足五金能治肩關節後側痛.
       肩, 後腦及太陽穴聯成一線之疼痛鍼足千金, 足五金有效.


*一穴 單側만 사용하는 穴 : 對側에 刺鍼.
                          兩側이 아픈 경우에는 덜 아픈 쪽이 健側이므로 그쪽을 刺鍼하고                             兩側이 똑같이 아프면 한쪽씩 치료한다.
*여자가 府舍穴이 아프면 子宮後屈.
* 關節 異常時 陽池穴 刺鍼後 통증이 극심하면 뼈에 이상이 있는 것이다.
 腕關節 異常時 大陵穴 刺鍼後 통증이 극심하면 뼈에 이상이 있는 것이다.


 


 


 


[1996.11.29 강의]


[重子穴]
*取穴 : 手心向上, 在大指掌骨與食指掌骨之間, 虎口下約一寸處.
       五指倂 하여 食指 C線의 연장선과 大姆指本節高骨에서 그은 수평선과의 交叉點.     
       ( =누를 롱, 묶을 롱, 합할 롱)
*解剖 : 橈骨神經, 橈骨動脈, 肺分支神經.
*主治 : 背痛, 肺炎 -- 特效
        感冒, 咳嗽, 氣喘 -- 小孩最有效.    (孩=어린아이 해)


[重仙穴]
*取穴 : 在大指骨與食指骨夾縫間, 離戶口兩寸, 與手背靈骨穴正對相通.
       重子穴에서 掌緣과 평행하게 斜下로 一寸處.
*解剖 : 橈骨神經, 橈骨動脈, 肺分支神經, 心細分支神經.
*手術 : 3-5分.
*運用 : 兩穴單用 -- 背痛(對膝痛效果亦佳) --  用하면 效果 速捷
                    重仙治肩關節疼不論前, 後, 外側皆有效.
                    支氣管炎痰粘稠不易 出者, 鍼重仙則易 出.
       重子, 重仙兩穴同時下鍼 -- 背痛에 特效
                                 委中 部位 痛症(膝關節이 완전히 안 굽혀지면 手技를 강하                                                   게 한다)
                                 治膏 穴疼.
                                 中風 手足不仁.
                                 治肩胛骨痛之特效穴.
                                 治 背肌疼及頸痛特效.
                                 配下關穴治三叉神經痛, 張口難開.
                                 治手指拘攣不伸.


[上白穴]
*取穴 : 在手背面, 食指與中指叉骨之間, 距指骨與掌骨接合處下五分.
*解剖 : 肺與心細分支神經交錯.
*主治 : 眼角發紅, 坐骨神經痛, 胸下(心側)痛.
*手術 : 3-5分.
*運用 : 治頸部疼, 雙手取穴.
        雙手取穴治下 關節 傷立效(膽經部位).
        配二間穴治外 上下痛.
        配上三黃治眼暴 難忍有特效, 留鍼一小時卽癒.
        治眼疼.


 


 


 



[大白穴]
*取穴 : 手背側 第一掌骨與第二掌骨中間之凹處, 當虎口底外開五分處, 卽三間穴, 卷數取穴(姆指彎         曲抵食指第一節握拳).
*解剖 : 第一手背側骨間筋, 橈骨動脈, 橈骨神經, 肺支神經.
*主治 : 小兒氣喘, 發高燒(特效), 肺機能不 引起之坐骨神經痛.  ( =모을 구, 만족할 구)
*手術 : 4-6分 -- 坐骨神經痛.
       三稜鍼 -- 小兒氣喘, 發高燒及急性肺炎(特效).
*注意 : 孕婦禁鍼.
*運用 : 三稜鍼을 쓰는 경우 외에는 대부분 靈骨穴과 倒馬鍼으로 配合應用.
        本穴深鍼治心臟二尖瓣血管阻塞之胸疼, 一般與靈骨穴合用.


[靈骨穴]
*取穴 : 在手背姆指與食指叉骨間, 第一掌骨與第二掌骨接合處, 距大白穴一寸二分, 與重仙穴相通,           拳手取穴. (澤田合谷과 同)
*解剖 : 同大白穴.
*主治 : 肺機能不 引起之坐骨神經痛, 腰痛, 脚痛, 半面神經麻痺, 半身不遂, 骨 脹大, 婦女經脈不         調, 經閉, 難産, 背痛, 耳鳴, 耳聾, 偏頭痛, 經痛, 腸痛, 頭昏腦脹.
*手術 : 1.5-2寸, 鍼深可透過重仙穴(過量鍼).
*注意 : 孕婦禁鍼.
*運用 : 大白穴과 配合 -- 先鍼靈骨, 再鍼大白.(上述한 各病 治療)
                         治腰椎强不能彎曲.
                         治肩關節疼配上白.
                         治胸部打傷有良效.
                         治傷中氣, 呼吸困難(吐氣困難)有特效.
                         治慢性喉炎, 覺喉中 而欲咳者有效, 可配手心喘咳點.
                         治頭痛,  風吹者有良效, 最好配腎關.
                         治上腹脹氣而心臟壓悶感者有良效.
       靈骨 單用 -- 脊椎骨痛, 小便痛, 小便次數過多.
                     痛, 鼠蹊痛, 頭暈에 特效.
                    治腰痛及腰 傷屬肺經虛者有效, 耳鳴亦然.
       靈骨配尺澤治腿石 (부딪칠 병)傷或委中外側筋緊難伸.
    
*目痰 : 太陽, 風池.
       兩側 取穴時 눈이 환해지는 느낌이 든다.
       TV 시청시 눈을 찌푸리던 사람이 호전.
*頭痛 : 靈骨, 側三里, 側下三里.
       고무풍선이 팽창되어 터질 듯이 심하게 아픈 두통에도 좋다.
       前頭穴, 頂頭穴, 偏頭穴, 後頭穴, 此四穴乃經外奇穴, 配董氏靈骨穴, 大白穴治療頭痛有神速         之效, 運用簡單, 前頭, 頂頭, 偏頭或後頭區, 任何部位之頭痛, 配靈骨穴, 大白穴卽可見效.
* 痛 : 風市, 合谷.
*五指皆痛 : 手三里, 外關, 絶骨 瀉.
*指節痛 : 外勞宮.
*차멀미 : 大敦, 隱白 放血.
         배꼽 위에 작은 크기의 파스를 붙인다. 큰 파스는 복근이 당겨서 불편하다.
*胸悶, 胸痛, 胸脹 : 兩側 少澤.
*寢汗憎風 : 腎實.
*手顫症 : 勞宮. 心正格.
*低血壓 : 內關(兩側), 素 .
*盜汗(汗異症) : 後谿, 陰  直刺.
               止汗穴.
               五行鍼法運用 ; 取腎經 - 通腎, 通胃爲主, 次用母經肺經 - 駟馬一, 二穴來補, 再                                配子經肝經 - 明黃穴來調和, 皆有奇效.
              
[止汗穴]
*在手背中指與無名指之間, 掌骨與指骨接合處上一寸六分.
*解剖 : 肺與心細交錯神經.
*手術 : 3-5分(留鍼三十分).
*主治 : 止一切汗異症.


[中白穴(鬼門穴)]
*取穴 : 在手背小指掌骨與無名指掌骨之間, 距指骨與掌骨接連處五分, 卽中渚穴, 拳手取穴.
*解剖 : 腎分支神經.
*主治 : 腎臟病之腰痛, 腰 , 背痛, 頭暈, 眼散光, 疲力, 腎臟性之坐骨神經痛, 足外 痛, 四肢浮腫.
*手術 : 3-5分.
*運用 : 起坐之際腰痛.
       配下白穴治手大指疼.
       本穴治腸風下血. 若痔瘡出血, 可於委中放血, 再鍼本穴.
       上白, 中白合用治小腸經坐骨神經痛.
       中白, 下白合用治足三里至足外 痛或麻.
       靈骨, 大白, 上白, 中白合用治一切下肢疼痛.
       中白穴雙取治前額痛殊效.
       膀胱經外 (허리뼈 가)骨痛.
       只要腎虧, 不分內外 , 脚 痛皆效.
       心痛徹背, 散光, 腎虛腰痛에도 좋다.
       腕順穴과 配合하여 環跳穴 部位에 疼痛이 있을 때 應用.


[下白穴]
*取穴 : 在手背小指掌骨與無名指掌骨之間, 距指骨與掌骨接連處一寸五分, 卽中白穴後一寸, 拳手取         穴.
*解剖 : 腎肝分支交錯神經.
*主治 : 牙齒酸, 肝微痛, 以及中白穴主治各症.
*運用 : 下白穴爲中白之倒馬鍼, 兩鍼一起配合應用.
       本穴可治膝蓋痛.
       中, 下白合用治內外 痛.
 
[次白穴]
*取穴 : 在手背中指掌骨與無名指掌骨之間, 距指骨與掌骨接連處一寸五分.
*小腿脹痛에 應用.


 



[腕順一穴]
*取穴 : 在小指掌骨外側, 距手腕橫紋二寸五分處, 卽後谿.
*解剖 : 此處爲小指外轉筋, 有腕骨背側動脈與支脈, 尺骨神經, 腎分支神經.
*主治 : 腎虧之頭痛, 眼花, 坐骨神經痛, 疲勞, 腎臟炎, 四肢骨腫重性腰兩邊痛, 背痛.
       (女人用之效更大, 兩手不宜同時用)
*手術 : 2-4分(留針三十分).
*應用 : 太陽經之坐骨神經痛及腰椎痛, 腿彎痛等有特效.


[立白穴]
*取穴, 手術與上白穴同, 距上白穴上一寸在手背第二掌骨與第三掌骨接合處是穴.
*解剖 : 上白穴, 立白穴屬心, 肺分支神經.


*眼睛疲勞, 酸痛 : 上白配立白爲治療眼睛疲勞, 酸痛之聖穴, 而疲勞性眼疾多屬腎經引起, 因此配腕                   順一穴治療有特效.
                 五行鍼法運用 ; 取肺經駟馬一, 二穴配合腎經之天皇穴, 腎關穴(留鍼45至60分鐘                                  效果卓效).
                 刺絡療法 ; 眼疾之病除紅腫, 實熱症外, 其餘不採用放血治療.
       
[腕順二穴]
*取穴 : 在小指掌骨外側, 距手腕橫紋一寸五分處, 亦卽在腕順一穴後一寸之處.
*解剖 : 此處爲小指外轉筋, 有腕骨背側動脈與支脈, 尺骨神經, 腎分支神經.
*主治 : 鼻出血以及腕順一穴主治各症.
*手術 : 2-4分.
*注意 : 腕順一穴與二穴以一次用一穴爲宜.
*運用 : 腕順一, 二合用治脚掌不能彎曲.
       腕順一, 二合用治腎虛牙疼, 腎虛眼疼特效.
       腕順一, 二治腰脊痛有良效. 又治膏 穴痛, 肩胛骨下端痛.
       腕順一, 二治 後上棘內, 外痛有效.
       腕順一, 二治眼瞼麻痺, 火眼痛.


*기침할 때 인후가 아픈 증상에는 肺正格을 應用.
*명치부위의 동통에는 心正格.
*先血後便 : 承山(深刺), 復溜. 잘 안 낫으면 灸血愁.
           (血愁=經外奇穴, 第二腰椎棘突起上)
*腕順一, 二穴 : PSIS 부위 동통.
               膀胱經이 당기고 仰臥位에서 下肢가 15°만 擧上될 때.
*발목의 염좌를 치료치 않고 오래 방치하면 腎臟이 傷한다.
*泄瀉 : 內庭, 足三里, 三陰交 瀉(迎隨補瀉).
*前頭痛 : 三間, 崑崙 瀉.


 


 


 


[手解穴]
*取穴 : 手心向上, 在小指掌骨與無名指掌骨之間, 握拳時小指尖觸及掌處, 卽少府穴.
*解剖 : 腎臟敏感神經.
*主治 : 主解暈鍼與下鍼後引起之麻木感及氣血錯亂之刺痛.
*手術 : 3-5分, 停鍼十至卄(스물 입)分鐘卽解, 或以三稜鍼出血卽解.
*運用 : 手解卽心經之少府穴, 少府爲心經滎穴, 暈鍼時首當强心, 又內經曰, "病變於色者取之滎.",           暈鍼時 (뺨 검, 눈 아래 뺨 위의 부분)色必變, 鍼心經滎穴當然有效, 所以手解能治鍼暈.
        本穴治暈鍼, 可先將鍼取出, 使平臥, 再刺本穴, 有立卽解除暈鍼之效.
        鍼刺後鍼眼刺痛可鍼本穴, 或以指重 (꺼낼 도, 당길 도, 들어낼 도, 칠 도)本穴其痛亦可          立解.


[土水穴]
*取穴 : 在姆指第一掌骨之內側, 距掌骨小頭一寸處一穴, 後五分一穴, 再後五分一穴, 共三穴. 中央          之土水二穴卽魚際穴, 自魚際至大指本節之中央點爲土水一穴, 自魚際至手腕橫紋之中央爲          土水三穴.
*解剖 : 姆指對掌肌, 橈神經, 脾分神經, 腎支神經.
*主治 : 胃炎, 久年胃病.
*手術 : 2-5分.
*應用 : 據內經所載, 手魚部位能診斷腸胃疾病, 又據經絡關係而言, 此處爲肺經所經之處, 肺經起於          中焦, 下絡大腸, 還循胃口, 與腸胃直接關連, 因此本穴之治療胃病應無疑義, 又本穴除治胃          病外, 尙可治手指痛, 手掌痛及手骨痛, 治療原則, 左痛治右, 右痛治左.
        治急性胃酸過多立除.
        治胃絞痛.
        配靈骨, 大白治腹脹特效. 上腹叩(두드릴 고)之有聲之 (희생 반 쪽 반, 안심 반, 갈비살          반)子, 鍼刺使之氣消則腰圍縮小矣.(兩側 尺澤, 單側 陷谷도 응용 가능)
        貼骨 (뺄 찰, 뽑을 찰)治膝蓋痛.


*小兒驚氣 : 환자가 내원하면 우선 침착하게 임하며 생사를 확인해야 한다.(의료사고 예방)
            無名指의 두 橫紋 사이의 중앙선을 3등분 하여 위쪽에서 1/3되는 지점에서 小指側              으로 약간 옆 部位를 放血한다.
            食指의 虎口三關脈의 끝부위를 放血한다.
*急滯 : 中指 第一橫紋에서 第一節쪽으로 손가락끝으로 누르면서 올라가다가 걸리는 지점의 上          一分處를 放血한다.
*委陽穴下 一寸部位가 당길 때 : 靈骨, 尺澤.
*腹脹(gas) : 曲池, 足三里, 溫溜, 天樞 直刺.
*曲垣穴에서 肩胛上緣을 따라 아플 때 : 風市(=七九里=中九里), 中都, 足千金, 足五金.
*口乾 : 下關 直刺.
*喉乾 : 魚際, 太淵 直刺.
*復溜 : 舌乾, 齒乾(死證).


 


 


 


*七七, 八八部位는 董氏奇穴의 精華部 (일부분 분, 한부분 분, 빛날 분)으로 七七部位는 小腿部位, 八八部位는 大腿部位를 말한다. 臨床에서 全身機能의 調整으로부터 臟腑證候群의 整體治療까지 常用하는데 效果가 迅速하고 顯著하며 解穴을 제외하고는 대부분 倒馬鍼法을  用한다. 각각의 組穴은 臟腑病變을 治療하는 외에 그와 유관한 外表病變에도 치료효과가 있다. 예를 들면 駟馬穴은 肺經病變을 치료하는 要穴이고, 肺主皮膚하므로 皮膚病을 치료하는 特效穴이며, 기타 各組 有關穴도 上三黃이 肝病을 치료하고, 下三皇, 通腎, 通胃, 通背가 腎臟病을 치료하며, 通關, 通山, 通天이 心臟病을 치료하는 것 등과 같이 이와 같은 類推에 의한 것이다.


[正筋穴(=下承筋)]
*取穴 : 在足後 筋中央上, 距足底三寸五分處, 位於崑崙與太溪穴間之大筋上.
*解剖 : 脊椎骨總神經, 腦之總神經.
*主治 : 脊椎骨閃痛, 腰脊椎痛, 頸項筋痛及 轉不寧, 腦骨脹大, 腦積水.
*手術 : 5-8分(鍼透過筋效力尤佳), 體壯可坐姿 (구축할 찰), 體弱者應側臥 .
*運用 : 治療腦震 之特效穴. 治腦震 然谷放血亦特效, 故最好先然谷放血, 在 本穴.
       治一病人右耳後長瘤, 鍼本穴半小時卽消.


[正宗穴]
*取穴 : 當足後 筋之正中央上距正筋穴上二寸處.
*解剖, 主治, 手術 : 同正筋穴.
*運用 : 正筋, 正宗兩穴相配用鍼, 就經絡言, 膀胱經行經頸項, 又就"以筋治筋"(嘗見正筋穴位之大筋         割斷者, 頭頸立刻歪垂)而言, 可見其間頗(자못 파)有關連, 因此以此二穴倒馬治療頸項强硬         或疼痛, 效果極佳. 又閃腰 氣較重者, 在委中點刺後(一般輕症點刺後卽覺輕 , 而不必再          鍼 穴)加鍼正筋正宗兩穴, 尤能助其速愈.
       ( =산길 나눌 차, 산 높을 분, 갈림길 분, 산과 산이 가닥져 나뉘는 곳 분.  氣=호흡할         때 갑자기 양쪽 늑골이 쑤시고 아픈 증세를 느끼다. 옆구리가 결리다. 또는 명사로             그러한 증상.)
       正宗, 正筋二穴對腰 傷有良效.
       正宗, 正筋對落枕具特效.
       正宗, 正筋對後項痛, 後頭痛有效.


*脊椎 正中線 痛症으로 동작이 불가능할 때
 靈骨, 大白, 正宗, 正筋. 시술자가 動氣鍼法으로 환자의 상체를 부드럽게 들어올리고 내리기를   반복한다.(頸項痛, 後頭痛에도 효과가 있다)


[正士穴]
*取穴 : 當足後 筋之正中央上, 距正宗穴上四寸處.
*解剖 : 肺之分支神經, 脊椎骨總神經.
*主治 : 肩背痛, 腰痛, 坐骨神經痛.
*手術 : 0.5-1寸.
*正筋, 正宗, 正士合稱三正穴.
*運用 : 正筋, 正宗, 正士一般僅取正筋, 正宗二穴, 但對於重症背痛, 腰痛, 後頭痛則可三穴同時取          用.
       本穴組有疏通腦部及脊椎氣血之作用(非補穴), 配上瘤穴可治腦瘤.
       本穴組腦震 特效, 最好先然谷放血 加鍼上瘤穴更佳, 治腦震 頭痛後遺症亦效.
       本穴組亦治脊椎長軟骨, 頸部長軟骨.


[搏球穴]
*取穴 : 平臥, 脚 用軟  高當下腿後側, 在正士穴正上二寸五分,  腸肌之下緣, 卽承山穴.
       ( =빠질 점, 팔 점, 땅이 낮을 점, 꺾일 점, 괴로워할 점.)
*解剖 : 心之分支神經, 肺之副支神經.
*主治 : 腿轉筋,  亂, 腰酸背痛, 鼻出血.
*手術 : 1-2寸, 以鍼尖抵骨效力最佳.
*運用 : 與四花中穴配用, 主治 亂轉筋及腎虧.
       與正士互相倒馬治療背痛或腰背痛效果極佳. 若久病入絡, 在患側搏球至正士一帶尋靑筋點刺         出血, 立可見效.
       治膏 穴處痛之要穴, 百分之五十患者鍼之有效, 尤其是外傷引起者, 其效更佳.
       治破傷風及肌肉痙攣之要穴.


*腹部積 : 內關, 照海 直刺.
*左側 天樞 部位 疼痛 : 對側 小腸正格.
*麥粒腫 : 靈骨 交刺(健側에 刺鍼하여 留鍼한 후에 拔鍼하고 다시 患側에 刺鍼).
         病程이 중간쯤 지난 상태에서 약국의 소염진통제를 복용하면 그대로 굳어버려서 평생           동안 남게 된다.
*少商 : 用三稜鍼治鼻 , 三歲前之小兒用手輕  (모을 열, 붙잡을 열)此穴五分鐘卽止, 不須用鍼.
*코피 : <舍岩> 胃熱인지라 前谷, 內庭 補. 少海, 三里 瀉.
                一老人이 年六十에 鼻一邊에서 出血不禁의 五六次요 밤에도 또한 그러하여 이                  같은지 數三日에 顔色이  黃하고 이미 나온 코피가 한 동이가 넘는다하므로                  前谷 內庭 補 少海 三里 瀉하였더니 一日에 半減하고 二日에 快差하더라. 一                   邊의 鼻血이므로 한쪽만 治하였다.


[一重穴]
*取穴 : 當外 骨尖直上三寸向前橫開一寸, 卽懸鍾穴前一寸處.
*解剖 : 心之分支神經, 肺之分支神經, 脾神經.
*主治 : 甲狀腺腫大(心臟病引起), 眼球突出, 扁桃腺炎, 口歪眼斜(面神經麻痺), 偏頭痛,  塊, 肝病,         腦瘤, 腦膜炎.
*手術 : 1-2寸.


[二重穴]
*取穴 : 當一重穴直上二寸處.
*解剖, 主治, 手術 : 同一重穴.


 


 


 


 


 



[三重穴]
*取穴 : 當二重穴直上二寸處.
*解剖, 主治, 手術 : 同一重穴.
*運用 : 一重, 二重, 三重穴同時下鍼(卽所謂倒馬鍼), 爲治上述各症之特效鍼, 尙可治脾發炎, 脾腫          大, 脾硬化(脾家病用鍼以右邊爲主), 乳發炎, 乳痛等症極效.
       乳發炎은 보통 2회 刺鍼으로 치료.
       白血病의 脾腫大에 좋다.(+ 木留, 木斗)
       一重穴, 二重穴, 三重穴合稱亦名三重穴. 以下云三重穴均指此合稱穴組而言.
       三重穴爲治中風之重要穴道, 具有破氣行血之功, 尤其對於腦部具有强烈作用.
       三重穴配木留穴治舌强言語困難.
       三重穴配六完穴治半身不遂.
       三重穴治肩關節痛, 上臂痛, 下臂痛, 手腕痛.
       三重穴治小兒睡中咬牙.
       三重穴治偏頭痛, 三叉神經痛具有神效.
       三重穴配通天, 通關, 通山治甲狀腺機能亢進特效.
       三重穴治腦震 頭痛後遺症有神效.
       三重穴治乳房硬塊特效(卄次以內可癒).
       三重穴治乳瘤, 食道癌, 舌下腺癌之初期皆有良效(但癌症癒後忌食魚蝦).
       三重穴治脇下痛, 鼠谿骨上三, 四寸之小腹生瘡有效.
       甲狀腺腫大, 魚刺 (목구멍에 가시걸릴 경)喉鍼三重穴極效.
       治皮膚病,  塊用雙側, 口眼歪斜用健側.  
       上腹部脹大者易罹(병걸릴 리)中風, 可 三重穴卽會變小, 且豫防中風.
       治 (허리뼈 가)骨下痛可用木留穴, 若長硬塊瘡瘤則配三重穴以破氣血之結.
       治手腕痛有效.
       三重穴治  病.
       三重穴能改善腦細胞.     



[四花上穴]
*莊育民은 上花라 稱.
*取穴 : 當外膝眼之下方三寸, 在前脛骨肌與長總趾伸肌起始部之間陷中, 卽足三里.
*解剖 : 肺支神經, 心支神經.
*主治 : 哮喘, 牙痛, 心跳, 口內生瘤, 頭暈, 心臟病, 轉筋 亂.
*手術 : 鍼深二寸至三寸, 鍼深二寸治哮喘, 鍼深三寸治心臟病.
*運用 : 四花上穴配搏球穴治轉筋 亂, 此時四花上穴須鍼深三寸.
       除以毫鍼治療上述各證外, 點刺治療久年胃病, 胃潰瘍等症亦極效, 一般胃痛經點刺後可立止         疼痛, 久年胃病更可加速治愈.
       本穴大能補氣, 促進腸胃消化吸收, 且能升能降, 具有調氣之功.
       消化不良, 舌苔厚, 鍼本穴配天皇, 大陵能使舌苔漸化而恢復正常.
       鍼刺本穴用補法能補土以生金, 故對肺虛所引起之疾患有效.
       治各種鼻炎可配駟馬穴以增强效果.
       治牙疼, 頭暈, 心律不整, 心臟衰弱, 轉筋 亂, 口腔炎.


*陽陵泉, 足三里 : 能升降濁, 運消停痰.
*足三里 : 胃酸過多에는 禁鍼.
         小兒에게 刺鍼時 키가 잘 안 자란다.
*中風 豫防 : 百會, 大椎, 風市, 肩井, 間使, 曲池, 足三里 鍼.
            曲池, 三里 灸(삼출물이 흐르도록).


[四花中穴]
*莊育民은 中花라 稱.
*取穴 : 當四花上穴直下四寸五分, 位於條口穴上五分, 一說卽條口穴.
*解剖 : 心之分支神經, 肺之支神經, 六腑之副神經.
*主治 : 哮喘, 眼球病, 心臟炎, 心臟血管硬化, (心兩側痛), 心臟痲痺(心悶難過, 坐臥不安), 急性胃         痛, 消骨頭之腫脹.
*手術 : 三稜鍼出血治心臟血管硬化, 急性胃痛, 腸炎, 胸部發悶, 肋膜炎. 用毫鍼鍼深二寸至三寸治         哮喘, 眼球痛.
*運用 : 本穴爲應用極廣泛之穴道, 以三稜鍼點刺治療上述各病確有特效, 此外, 以三稜鍼治療肺積水,         肺結核, 肺瘤, 肺氣腫等病亦有效驗, 用毫鍼則還能治肩胛痛,  彎痛, 食指痛亦極效, 唯治則         與 穴不同, 以採患側同側之穴位爲主.
       治肋膜炎, 肺結核, 肺瘤, 肺氣腫, 肺積水, 肩胛痛,  痛, 食指痛雙側同時取穴.
      
[四花副穴]
*莊育民은 副花라 稱.
*取穴 : 當四花中穴直下二寸半處, 卽下巨虛下一寸.
*解剖, 主治 : 同四花中穴.
*手術 : 三稜鍼出血治心臟血管硬化, 心臟痲痺, 急性胃痛, 腸胃炎.
*運用 : 四花副穴與四花中穴配合使用, 治以上諸症立卽見效, 但 鍼時應對正血管, 以見黑血爲準.
       臨床上配合四花中應用, 亦爲應用廣泛之點刺要穴,  鍼不必拘泥(흐릴 니, 더럽혀지고 썩을         니)穴位, 在四花中穴至四花副穴附近之靑筋上點刺, 出血卽見效果.
       本穴能治上臂腫痛.
       治腸胃炎, 胸腹悶.
[四花下穴]
*莊育民은 下花라 稱.
*取穴 : 當四花副穴直下二寸五分處.(莊育民 ; 在副花穴直下二寸取穴, 卽絶骨穴)
*解剖 : 六腑神經, 肺之副神經, 腎之副神經.
*主治 : 腸炎, 腹脹, 胃痛, 浮腫, 睡中咬牙.(莊育民 ; 胸腹部脹悶, 身足浮腫, 鼻塞, 睡眠中咬牙磨齒)
*手術 : 0.5-1寸(用細毫鍼).
*運用 : 四花下穴之位置在胃經上, 所治之病多係胃腸病, 腑腸穴亦在胃經上, 主治亦同, 但兩鍼通常         配合應用,  常用於主治骨 (뼈 격)脹大, 做(지을 주, 만들 주)爲消骨鍼.
       配四花副穴, 腑腸穴主脊椎間盤突出壓迫神經所引起之坐骨神經痛(左腿較佳).


[腑腸穴]
*取穴 : 當四花下穴直上一寸五分處.
*解剖 : 六腑神經, 肺之副神經, 腎之副神經, 心臟之副神經.
*主治, 手術 : 同四花下穴.
*運用 : 通常爲四花下穴之配穴, 效力迅速, 但不單獨用鍼.
       腑腸配門金治各種腸炎, 腹瀉, 尤其夏日中暑引起者效佳.
       腑腸配外三關治 部瘡癤, 特大號靑春痘(小者無效).


*여드름 : 八邪 + 陷谷(兩側).
*靑春痘, 富貴手之療法(亦美容鍼法)
 駟馬一穴, 駟馬二穴, 駟馬三穴.
 五行鍼法運用 ; 靑春痘乃主實證, 以肺經爲主經, 故肺經有五條, 可取第一線, 駟馬一 二 三穴及第                  五線-七里穴, 九里穴. 第一線爲治肺臟機能不良引起之各種病症. 第五線爲治療表                  症(例=太陽病, 皮膚病等)相互配合效果卓越. 次取腎經-腎關, 地皇穴以瀉肺熱, 再                  取肝經滋潤皮膚卽可達效.
 刺絡療法 : 靑春痘可用細小之三稜鍼, 在 部長痘之處, 輕微點刺,  出脂肪及患部惡血, 應以手輕              方式, 瘀積之惡血, 脂肪一排出, 三日內卽可復元.
           富貴手一般不採用刺絡療法.


[四花裡穴]
*取穴 : 在四花中穴向裡橫開一寸二分, 至脛骨之外緣處.
*解剖 : 心之支神經, 肺之區支神經.
*主治 : 腸胃病, 心臟病, 心跳, 轉筋 亂(嘔吐), 心臟痲痺.
*手術 : 1-2寸.
*運用 : 有强心作用, 治心律不整, 腸胃病.


 


 


 


 


 


[四花外穴]
*取穴 : 當四花中穴向外橫開一寸五分處.
*解剖 : 肺之支神經, 六腑神經.
*主治 : 急性腸炎, 牙痛, 偏頭痛,  部神經麻痺, 肋膜痛.
*手術 : 1-1.5寸.
*運用 : 用三稜鍼出黑血, 治急性腸胃炎, 肋膜痛, 胸部發脹, 哮喘, 坐骨及其神經痛, 肩臂痛, 耳痛,          慢性鼻炎, 頭痛, 高血壓.
       四花外穴亦爲極重要點刺穴位, 除上述各病外, 對於側身各種病變更有特效. 如上述之偏頭痛,         耳痛, 肩臂痛, 肋骨痛, 側面(膽經)之坐骨神經痛及足 痛等均有特效.
       本穴配腎關治 骨後上脊痛, 約需(구할 수, 바랄 수, 비가 긋을 수, 기다릴 수)五, 六次之         治療.
       治肩冷(對側强刺激), 足冷(雙側輕刺激), 氣喘(雙側强刺激), 腸炎(點刺極效), 偏頭痛(健側),         坐骨神經痛, 缺盆脹, 以上治症亦皆可區域放血取效.
       小腿外側放血能開疏胸次. 一般言, 用四花諸穴放血以治各症, 但見小腿外側有靑筋明顯處卽         可放血, 而不必拘泥於穴位.
       一般言, 上牙痛在小腿外側放血, 下牙痛在足 放血, 可收速效. 但仍(인할 잉, 즉 잉)以靑筋         明顯爲取穴標準, 不必拘泥於上下牙之與小腿足 之對應也.


*耳痛 : 少府, 中渚 瀉.(對側)


[上唇穴]
*取穴 : 當膝蓋正下緣,  骨靭帶上.
*主治 : 唇痛, 白口症.
*手術 : 用三稜鍼刺膝蓋下緣 骨靭帶上及其 近區, 使出黑血, 立卽見效.
*運用 : 本穴能治舌强語難.


[下唇穴]
*取穴 : 當膝蓋下緣約一寸處.
*主治, 手術 : 同上唇穴.
*運用 : 兩穴均以點刺爲主, 主治唇部病證.
       上下唇穴三稜鍼出血, 再鍼刺本穴, 其效更佳. 若頑固者可配外勞宮甚效.
       上下唇穴治口腔炎, 分別用治上下唇生瘡. 鍼三分, 不留鍼, 起鍼時 (밀 제, 밀칠 제)出血或         點刺.


*唇病 : 下脣 赤白肉際 약간 안쪽을 橫으로 5점(6등분점)을 각각 란셋으로 사혈.
*목 디스크 : 天樞 + 臍 주변의 壓痛點.
*어깨 擧上不能 : 對側 天樞, 水分, 天樞와 水分의 1/2處(5分 鍼刺) 15分 留鍼.


 


 


 


 


[天皇穴]
*取穴 : 當膝下內輔(덧방나무 보)骨下陷中, 在脛骨頭之內側, 去膝關節二寸五分處, 卽陰陵泉.
*解剖 : 腎之神經, 六腑神經, 心之分支神經.
*主治 : 胃酸過多, 反胃(倒食病), 腎臟炎, 糖尿病, 小便蛋白質.
*手術 : 0.5-1寸.
*運用 : 配天皇副穴治倒食病, 胃酸過多.
       除治療上述病症外, 治療心臟病, 高血壓, 心臟病所引起之頭暈頭痛, 臂痛, 失眠等症.
       治心臟所引起之頭痛, 頭暈, 臂痛, 失眠, 高血壓, 頸兩側大筋痛.
       本穴治肩痛, 後項痛有良效.
       本穴治第一 二胸椎兩旁足太陽膀胱經第一行筋緊有效.
*注意 : 不宜灸, 孕婦禁鍼.


[天皇副穴(腎關)]
*取穴 : 當天皇穴直下一寸五分, 脛骨之內側.
*解剖 : 六腑神經.
*主治 : 胃酸過多, 倒食症, 眼球歪斜, 散光, 貧血, 癲癎病, 神經病, 眉酸骨痛, 鼻骨痛, 頭暈.(頭痛,         腎虧所引起之坐骨神經痛, 腰酸(若診斷正確, 下鍼卽刻見效), 近視, 多淚, 兩腿無力, 臂麻,          心刺痛, 胸口痛)
*手術 : 0.5-1寸.
*運用 : 治胃酸過多, 倒食症爲天皇穴之配鍼.
       天皇副穴爲補腎要穴, 除治療上述病症外, 對於腎虧所引起之坐骨神經痛, 背痛, 頭痛, 腰 亦         有顯效,  (따로 령, 헤어질 령)外治療兩手發麻或疼痛及肩臂不擧(五十肩), 尤爲特效. 鍼後         令其活動手指或 (=擡, 들 대)擧肩臂, 可立見奇效.
       向外側鍼刺治腎虛眉稜骨痛等腎虧之病, 向後側直刺治胸口疼, 是强心開胸理氣之法.
       本穴主治一切腎虧病, 爲大補腎氣腎陽之穴道, 與三陰交補陰者不同.
       本穴對腎虛頭暈者有特效.
       治糖尿病, 腎虧, 半身不遂(爲半身不遂之主穴, 先鍼健側後鍼病側), 頭昏(三十秒內見效), 癲         癎症, 貧血, 暈鍼急救.
       鍼刺睛明穴, 造成眼球內斜之症, 董師鍼腎關, 一次卽癒.
       本穴取離脛骨內緣五分之處, 治肩痛有效.
       治上星穴痛.
       配復溜治飛蚊症, 視一如二.
       膏 附近痛於腎虧者鍼之有效.


*胃酸過多 : 脾正格.


[地皇穴]
*取穴 : 當脛骨之內側後緣, 距內 上七寸處, 卽漏谷穴(莊育民은 中都穴이라 함).
*解剖 : 腎之神經.
*主治 : 腎臟炎, 四肢浮腫, 糖尿病, 淋病, 陽萎, 早洩(샐 설), 遺精, 滑精, 夢遺, 小便蛋白質, 小便         出血, 子宮瘤, 月經不調, 腎虧之腰痛.
*手術 : 鍼與脚成四十五度 入(莊育民 ; 向下四十五度斜刺), 鍼深一寸至一寸八分.
*注意 : 孕婦禁鍼.
*運用 : 本穴與腎關, 人皇合稱下三皇.



*降火氣, 耳下腺炎, 耳下腺腫
 腎關穴, 地皇火硬穴降火氣之功能, 治療耳下腺炎.腫特效.
 五行鍼法運用 : 此三穴, 已配合了五行鍼法, 腎關.地皇乃爲膀胱經, 故膀胱乃爲蓄水之湖, 一般虛                   火.實火之上升, 用湖水于潤火, 使其下降, 亦可配肝經明皇穴同時下鍼, 因肝乃腎之                  子經. 配其火硬穴效果奇佳.
 中指節配董氏鍼法運用 : 腎關.火硬穴, 降火特效.
 
*메주콩 5-6개를 잘 닦아서 입에 물고 있다가 어금니로 부드럽게 씹으면 火氣가 있는 사람은    맛이 구수하다고 느낀다. (정상적으로는 비린 맛이난다)
*寸口脈이 小하고 人迎脈이 大하면 氣大血小한 것이므로 四君子湯을 투여하면 더 심해지므로    四物湯을 투여해야 한다.
*石門(三焦募穴) : 舍岩 迎 -- 陽熱을 막아준다.
                      瀉(直刺手技) -- 陽熱을 내려준다.


[四肢穴]
*取穴 : 當脛骨之內側後緣, 距內 上四寸處.
*解剖 : 心之支神經, 四肢神經, 腎之分支神經.
*主治 : 四肢痛, 頸項痛, 糖尿病.
*手術 : 0.6-1.2寸.
*注意 : 孕婦禁鍼.
*運用 : 四肢穴加倒馬鍼, 治四肢疼痛具有良效, 由手到脚之諸痛症皆可採用.
       手三里附近麻痛, 鍼四肢穴配天皇穴有特效.


[人皇穴]
*取穴 : 當脛骨之內側後緣, 距內 上三寸處, 卽三陰交穴.
*解剖 : 腎之分支神經.
*主治 : 淋病, 陽萎, 早洩, 遺精, 滑精, 腰脊椎骨痛,  (배꼽 발, 목줄기 발)子痛, 頭暈, 手麻, 糖尿         病, 小便出血, 腎臟炎, 腎虧之腰痛.
*手術 : 0.6-1.2寸.
*注意 : 孕婦禁鍼.
*運用 : 配合地黃, 腎關同用, 主治範圍大致爲性弱腎虧, 泌尿病變, 婦科病變, 又此三穴合用對治療         神經衰弱亦有特效.
       天皇, 地皇, 人皇合稱三皇穴或下三皇.
       三皇穴爲補腎强壯穴, 凡一切腎虧所引起之病皆有效. 因其補腎, 故能增强體力, 使人精神旺         盛, 又能治療陽萎, 增强性能力, 但用以治病則有益健康, 若用以逞(굳셀 령, 쾌할 령, 왕성         할 령)能縱(쫓을 종)慾卽 (죽일 장, 상하게 할 장, 손상입힐 장)害本原, 又非三皇穴之過         也.
       三皇穴是婦人美容要穴, 鍼之皮膚細嫩, 伯仲透紅. 但也要注意自我身心調適, 起居有常, 才能         長久竟其全功.
       三皇穴同鍼治眼球歪斜(斜視), 百分之六十以上有效.
       三皇穴治糖尿病, 長久鍼之有效.


[七虎穴]
*取穴 : 在外 後一寸半之直線上取穴, 當外 尖直後一寸半之上二寸一穴, 又上二寸一穴, 再上二寸         一穴, 共三穴.
*解剖 :  腸神經, 胸肋神經.
*主治 : 肩骨痛, 鎖骨炎, 胸骨痛及腫脹, 肋膜炎.
*手術 : 5-8分.


*쇄골에 금 갔을 때 : 解谿에 壓痛이 심하다.


[外三關穴]
*取穴 : 當外 尖與膝蓋外側高骨連線之中點一穴, 中點與該高骨之中點又一穴, 中點與外 之中點又         一穴. 共三穴.
*解剖 : 肺支神經.
*主治 : 扁桃腺炎 瘤 癌, 喉炎,  腺炎, 肩臂痛, 各種瘤.
*手術 : 1-1.5寸.
*運用 : 外三關對於外科病變 - 療效顯著, 對於靑春痘療效亦佳, 外三關之中關穴還常用於治療肩臂         左右轉動不適.
       本穴爲治肩背痛之特效穴, 可治手 (끌 구, 이끌 구, 손닿을 구)搭(탈 탑, 태울 탑, 칠 탑,         때릴 탑, 접촉할 탑)背瘡.
       一切臂痛無力, 乳癌, 手臂麻, 上臂 痛可與三重穴交替(버릴 체)用之.
       外三關對於良性腦瘤具有特效.
       治瘤癌, 扁桃腺炎, 對腹部瘤腫尤具特效(雙取).
       治中耳炎.
       治紅腫靑春痘.


[光明穴]
*取穴 : 當內 尖之直後一寸又直上二寸處, 卽復溜穴.
*解剖 : 肺支神經.
*主治 : 眼皮神經麻痺,  (싫어하는 눈빛 정, 눈을 크게 뜰 정)開無力(肌無力), 散光及內障.
*手術 : 0.5-1寸.
*運用 : 除治療散光及內障外, 治療多種眼病如飛蚊症, 靑光眼等亦有特效, 當配腎關, 人皇等穴應用.
       本穴配腎關, 人皇治飛蚊症, 視一如二症(雙影)具有特效.
      
*視物不眞 : 舍岩 -- 見證=똑바로 보이지 않고 둘 或 셋으로 뵈는 것. 
                    療法=脾虛인지라 少府, 大都 補. 大敦, 隱白 瀉. 
*飛蚊症 : 洋方 -- 나이가 들면 안구 속의 gel 형태의 유리체가 퇴하되면서 모기 또는 나뭇잎                      모양의 물체가 떠 다니는 것 같은 시각장애. 이로인해 노인은 환상을 볼 수                     도 있다.
         金一勳(민족신약) -- 木賊 1兩, 決明子 5錢, 胡黃連 1錢.
*눈에 붉은 살이 있거나 삼눈, 백태, 녹내장, 백내장
 고슴도치의 쓸개 속의 물을 미지근한 물에 타서 눈에 점안한다. 하루 2회씩 2일 정도 치료.
*全身遊走刺痛 : 三陰交, 絶骨 瀉(迎隨補瀉) + 膽正格 -- 通谷, 俠谿 補(單側)
                                                     商陽, 竅陰 瀉(補穴 反對側)
*트림하고 싶으나 트림이 안 나올 때 : 璇璣, 手三里, 魚際 또는 內關.



*齒痛 : 舍岩 -- 下齒痛 ; 見證=下齒가 아픈 것.           
                        療法=陽陵泉, 尺澤 補. 三里, 絶骨 瀉.
                上齒痛 ; 見證=上齒가 아픈 것. 
                        療法=通谷, 內庭 補. 陽谷, 解谿 瀉. 
                風齒痛 ; 見證=잇몸이 붓고 아프며 膿鼻가 있는 것. 
                        療法=三里, 曲池 補. 陽谷, 陽谿 瀉. 
*捻挫 瘀血 : 解穴.
            舍岩 -- 見證=非衛生的 血液이 凝滯不行하여 된 病으로서 다음의 諸證이 있다. 
                          ⑴上部蓄血 ; 심한 煩燥를 訴하나 물을 먹으려들지 않는다. 
                          ⑵下部蓄血 ;  語가 많아서 미친 사람 같으며 發黃, 舌黑, 小腹憫,                                          小便長, 大便黑證을 訴하며 脈이 沈, 實하다. 
                     療法=①太白, 太淵 補. 曲池 瀉.    ②後谿, 臨泣 補. 前谷, 通谷 瀉. 
            舍岩 療法 ① + 外關 瀉 -- 3회 정도 치료.
*가스 + 振水音 : 曲池, 足三里, 溫溜, 天樞 直刺.
                振水音은 下脘, 陷谷이 能平한다.
                舍岩 -- 痰飮
                        見證=健實하던 體格이 별안간 파리하며 腸間에 물이 滯해서 줄줄 소리                               가 나고 가슴이 더부룩하며 눈이 아물거리는 證을 訴.(令桂朮甘湯                               證) 
                        療法=肺濁인지라 少府, 魚際 補. 尺澤, 陷谷 瀉. 


[膽穴]
*取穴 : 當中指第一節兩側之中點, 共二穴.
*解剖 : 橈尺神經皮下枝, 膽神經.
*主治 : 心驚, 小兒夜哭.
*手術 : 以三稜鍼 出血.
*運用 : 主足外 痛, 足 腱痛, 手大指痛.
       治眼瞼麥粒腫.


[消骨穴]
*取穴 : 在外膝眼至解谿間二等分處取一穴, 再各二等分處各取一穴(或其上下三寸各取一穴), 共三           穴, 自上而下依次稱爲消骨一穴, 消骨二穴及消骨三穴. 貼脛骨外緣, 自前往後直刺. 本穴組          鍼感 (어길 흔, 패려궂을 흔, 다툴 흔, 거스릴 흔)强, 最好採臥姿取穴.
*主治 : 全身各部骨節腫大(例如膝關節 指關節腫大)皆效.


[上反穴]
*取穴 : 在下三皇穴線上, 取地皇穴爲基準點, 其上下三寸各加一穴, 共三穴. 自上而下依次稱上反一         穴, 上反二穴及上反三穴, 合稱三反穴. 沿脛骨由內側往外側進鍼.
*主治 : 此爲甲狀腺機能亢進之特效穴. 此症女性患者爲多, 鍼本穴有鎭靜作用, 可治癒其病, 亦可緩         和其暴躁之脾氣, 故亦名"溫柔穴".
*運用 : 三反穴治向內長者.
       駟馬穴治眼球突出者.
       三重穴治往外長者.
       治內外皆長者, 以三重穴取效.


 


[通關穴]
*莊育民은 統關穴이라 稱.
*取穴 : 當大腿正中線之股骨上, 距膝蓋橫紋上五寸處.
*解剖 : 心之總神經.
*主治 : 心臟病, 心包絡(心口)痛, 心兩側痛, 心臟性之風濕病, 頭暈, 眼花, 心跳, 胃病, 四肢痛, 腦貧         血.
*手術 : 3-5分.


[通山穴]
*莊育民은 統山穴이라 稱.
*取穴 : 當大腿正中線之股骨上, 距通關穴上二寸處.
*解剖, 主治 : 同通關穴.
*手術 : 5-8分.


[通天穴]
*莊育民은 統天穴이라 稱.
*取穴 : 當大腿正中線之股骨上, 距通關穴上四寸處.
*解剖, 主治 : 同通關穴.
*手術 : 0.5-1寸.
*注意 : 通關, 通山, 通天三穴不能雙足六穴同時下鍼, 僅能各取一穴至二穴下鍼, 高血壓者雙足只許         各取一穴.
*說明 : 通關, 通山, 通天三穴爲治療心臟病及血液循環要穴, 蓋伏兎穴爲脈絡之會, 卽在通關, 通山         連線中央點上, 經絡(均 (붙을 례, 좇을 례, 따를 례)屬胃經)相同, 部位毗(인접할 비, 도울         비) (이웃 린, 도울 린)(毗 =毗連=인접하다), 因此效果近似.
       除上述各證外, 尙可治療下肢浮腫, 通天穴單用治膝蓋痛亦甚效.(下氣시키면 效果가 더 낫          다. 患側)
*經驗 : 通關, 通山爲治神經性嘔吐之要穴, 亦爲治姙娠嘔吐之妙穴, 通常姙娠嘔吐只要鍼一次卽可,          重症二次必癒(雙足取穴).
       通關, 通山, 通天亦爲治療消化不良之要穴.
       通關, 通山, 通天任取兩穴加四肢穴, 可治感冒後之四肢 痛有特效.
       通關, 通山, 通天治心臟病, 其療效最初 快, 但到某種程度後卽停滯, 須以十四經穴道根治          之.
       通關, 通山, 通天任取二穴配上三黃治癲癎病, 久 會好.
       通關, 通山, 通天治上肢疼痛(尤其肩關節疼痛不能擧), 屬心臟衰弱者甚效.
*입덧, 어지러움에 通天穴을 1-2차 치료하면 낫는다.
*通關, 通山, 通天은 手少陰心經의 역할을 한다.


[姐(누이 저)妹一穴]
*取穴 : 當通山穴向內側橫開一寸再直上一寸處.
*解剖 : 六腑神經, 腎分支神經.
*主治 : 子宮瘤, 子宮炎, 月經不調, 經期不定, 子宮 , 腸痛, 胃出血.
*手術 : 1.5-2.5寸.



[姐妹二穴]
*取穴 : 當姐妹一穴直上二寸半處.
*解剖, 主治, 手術 : 同姐妹一穴.


[姐妹三穴]
*取穴 : 在姐妹二穴之直上二寸半處.
*解剖, 主治, 手術 : 同姐妹二穴.
*運用 : 三姐妹穴兩腿六穴通常同時取穴下鍼.
*經驗 : 姐妹一 二 三穴對於胃腸慢性出血具特效.
       姐妹一 二 三穴對於一般赤白帶(非細菌性者)具有特效.
       姐妹一 二 三穴治婦科病大效, 但爲取穴方便起見, 當以手鍼之婦科三穴取代之.
       治手掌指筋伸張不如意.


[感冒一穴]
*取穴 : 當姐妹二穴向裡橫開一寸處.
*解剖 : 六腑神經, 肺之分支神經.
*主治 : 重感冒, 發高燒, 發冷, 感冒頭痛.
*手術 : 0.8-1.5寸.


[感冒二穴]
*取穴 : 當姐妹三穴向裡橫開一寸, 亦卽感冒一穴直上二寸半處.
*解剖, 主治, 手術 : 同感冒一穴.
*運用 : 感冒一, 感冒二穴同時取穴, 鍼向腿中心斜刺.
*經驗 : 感冒穴治感冒發高燒配合大椎, 少商放血有特效.
       感冒穴治感冒頭痛配風池, 合谷特效.
       感冒穴治感冒引起之腸胃病.


[外感(感冒)] -- 莊育民
*穴位 : 在姐妹二穴向裡平行一寸取穴.
*主治 : 流行性感冒,  冷, 發熱, 頭痛, 咳嗽.
*鍼灸 : 0.8-1.5寸.


[通腎穴]
*莊育民은 統腎이라 稱.
*取穴 : 當膝蓋內側上緣之陷處.(莊育民 ; 膝蓋內側上緣, 按壓有 痛處取穴)
*解剖 : 腎之神經.
*解剖 : 陽萎, 早洩, 淋病, 腎臟炎, 糖尿病, 腎虧之頭暈腰痛, 腎臟性之風濕病, 子宮痛, 婦科赤白帶         下.
*手術 : 3-5分.
*經驗 : 腎虧, 陽萎, 糖尿病, 腎水不足等症, 鍼之立生口水, 亦治婦人赤白帶下, 子宮痛(作配穴用).


 


 



[通胃穴]
*莊育民은 統胃라 稱.
*取穴 : 在膝蓋內側上緣之上二寸, 卽通腎穴之上二寸處.
*解剖 : 腎之神經.
*主治 : 同通腎穴, 又治背痛.(脾約, 下肢無力)
*手術 : 0.5-1寸.
*經驗 : 通腎, 通胃治腸炎腹瀉有良效.
       小便濁臭味重者, 鍼通腎, 通胃特效.
       通腎, 通胃爲淸熱補腎健脾之要穴, 有利水消腫之功, 能治腎臟炎, 尿蛋白, 腹瀉嘔吐.
       腎虧性久年頭痛用通腎, 通胃有效.
       脚上小腿處按之凹陷者,  通腎, 通胃可消.


[通背穴]
*取穴 : 在通腎穴直上四寸, 卽通胃穴直上二寸處.
*解剖, 主治, 手術 : 同通胃穴.
*運用 : 通腎, 通胃, 通背三穴可任取二穴(兩腿四穴)配鍼, 禁忌三穴同時下鍼.
       通腎, 通胃, 通背三穴可任取一穴爲治療其他各症之補鍼.
       通腎, 通胃, 通背三穴可任取一穴爲治療婦人流産之補鍼, 連續治療半月卽無流産之虞(헤아릴         우, 근심걱정할 우).
*說明 : 通腎, 通胃, 通背均位於大腿內側黑白肉際之稜線上.
       通腎穴除治療上述證狀外, 還可治療口乾, 喉痛.
       上述三穴配合主治腎臟炎, 全身浮腫, 四肢浮腫, 脚背紅腫極爲有效, 兩側六鍼齊(가지런할          제)下,  無大 (거리낄 애)
       上述三穴治療肩峯痛亦極有效, 通胃穴單治胃病可立卽見效.
*經驗 : 通腎, 通胃, 通背同用, 可治腎虧性腰背痛, 亦可治腎虧性膏 穴附近之疼痛.
*通腎, 通胃, 通背는 足少陰腎經의 역할을 한다.


*喉痛 : 液門, 魚際를 한쪽에 한 穴씩 刺鍼.
*손바닥, 발바닥의 浮腫은 死證이다.
*老人口乾 : 하루에 枸杞子 1냥을 달여서 2회 분복하기를 5-10일 복용한다.
           枸杞子는 농약제거를 위해 물에 하루동안 담구었다가 사용한다.


[鎭靜線] --- 莊育民
*穴位 : 裡膝眼直線上逾(넘을 유, 지날 유, 건널 유)膝蓋, 下至腎關前直線一條.
*主治 : 身體一切正常, 但是有一時一跳(뛸 도, 도약할 도, 달아날 도), 全身震動現象, 立刻見效.
*鍼灸 : 三稜鍼點刺放血.
*손 떠는 증상에도 效果.
*鎭靜穴(印堂上 三分), 百會穴을 첨가하면 효과가 좋다.


 


 


 



[明黃穴]
*取穴 : 當大腿內側之中央點.
*解剖 : 肝之總神經, 心之總神經, 心臟之動脈, 表層屬腎之副神經, 中層屬肝之神經, 深層屬心之神         經.
*主治 : 肝硬化, 肝炎, 骨 脹大, 脊椎長芽骨(脊椎骨膜炎), 肝機能不 (모을 구, 많을 구)引起之疲         勞, 腰酸, 眼昏, 眼痛, 肝痛, 消化不良, 白血球症(特效).
*手術 : 1.5-2.5寸.
*經驗 : 習慣性頭痛有年, 鍼明黃, 六完, 亦立愈.


[天黃穴]
*取穴 : 當明黃穴直上三寸處.
*解剖, 主治, 手術 : 同明黃穴.


[其黃穴]
*取穴 : 當明黃穴直下三寸處.
*解剖 : 膽總神經, 心之支神經, 肝之分支神經.
*主治 : 黃膽病及明黃穴主治各症.
*手術 : 1.5-2寸.
*運用 : 天黃, 明黃, 其黃三穴同時取穴下鍼主治肝炎, 肝硬化, 骨 脹大, 肝機能不 引起之各症, 脾         硬化, 舌瘡.
*說明 : 天黃, 明黃, 其黃位於大腿內側厥陰經線上.
       天黃, 明黃, 其黃三穴合用簡稱上三黃, 爲治療肝臟病變之主要穴道, 對於急性肝炎, 則以先鍼         肝門, 腸門爲要.
*經驗 : 上三黃爲治一切肝經疾病之要穴. 上三黃具有可補可瀉之特性, 凡是一切肝經疾病, 不論虛實,         都可使用.
       上三黃是董師治療脊椎長軟骨壓迫神經之特效穴, 對於椎間盤突出亦具有特效.
       本穴配十四經五里穴治白血球過多症.
       上三黃治牙 出血具有良效.
       上三黃配百會治梅(m i)尼(중 니, n )耶(어조사 야, y , y )氏症候群(梅尼耶氏症候群=메니         엘씨 증후군), 留鍼二小時具有特效.
       上三黃治 (머리띠 말, m , p )金(j n)森(s n)氏病( 金森氏病=파킨스씨 병), 可配百會, 鎭         靜穴, 腎關具有良效.
       上三黃配耳鍼降壓點(降壓點=三角窩, 卽 對耳輪上脚과 下脚 사이에 三角形을 이루고 있는         陷凹部分의 內上角), 可使血壓立刻下降二十之三十度左右.
       上三黃配腎關可治血糖過低症.
       上三黃治脊椎長芽骨(骨膜炎).
       上三黃對肝硬化初期療效大, 但施鍼到某種程度後, 效果停滯緩慢, 故應囑(부탁할 촉)病人要         有耐心(約須四個月鍼治). 對於腹水病須先抽(뺄 추, 없앨 추)去腹水再治療.(若有消化系症狀         出現則加增强消化系功能之穴道如中脘, 天樞, 足三里等, 若有腎虧症狀出現則鍼對腎陽, 腎         陰之症狀加下三皇或腎兪, 復溜, 太谿等以補腎.)
       上三黃治白血球過多症 -- 産生白斑者效果差(어긋날 차, 틀릴 차).
                               有浮腫現象者效果大.
                               鍼具尤其要經過消毒, 以避免發炎.
                               每次以鍼一穴爲原則.
                               出鍼時速度需(구할 수, 기다릴 수)愈(나을 유, 더욱 유)慢愈好,                                 以免出血.
       上三黃治女人黑斑(輸卵管, 卵巢結紮(감을 찰, 묶을 찰, 맬 찰)或裝(꾸밀 장)樂普者除外)有         效.
       上三黃治舞蹈病久 有效(採臥姿爲佳, 因爲臥姿較穩(평온할 온)定).
       治 以下到腕部之手臂外側痛(冷感이 있는 증상도 치료), 此症分經鍼治無效, 唯鍼上三黃有         效.(支溝穴을 써도 된다)
       上三黃可調月經.
       董師 上三黃依下鍼深淺分淺層屬腎, 中層屬肝, 內層屬心.
       上三黃治遊走性疼痛.
       上三黃治精神緊張引起之失眠症, 效果特佳, 功同逍遙散.
*上三黃은 足厥陰肝經의 역할을 한다.
*上三黃은 양치질할 때의 구역질 나는 증상과 피로에도 효과가 있다.


[肝炎] --- 莊育民
*穴位 : 內 尖上二寸, 脛骨後緣.
*主治 : 肝炎.
*鍼灸 : 直刺二寸.


[水通穴]
*取穴 : 當嘴(부리 취, 주둥이 취)角直下四分處.
*解剖 : 腎神經.
*主治 : 腎臟性之風濕痛, 腎機能不 之疲勞, 頭暈, 眼花, 腎虛, 腎虧, 腰痛, 閃腰,  氣.
*手術 : 鍼由內向外斜 , 鍼深一分至五分.


[水金穴]
*取穴 : 從水通穴向裡平開五分處.
*解剖, 主治, 手術 : 同水通穴.
*運用 : 水通, 水金兩穴均主治腎病, 取穴下鍼時應就發靑處鍼之.
*說明 : 水通穴位於嘴角下五分, 水金穴位置則以水通爲準與嘴唇平行內開五分, 一般而言出現該穴主         治病症之際, 此二穴附近經常出現烏靑, 若就發靑處鍼之, 效果尤佳, 水金, 水通順氣作用極          强, 擧凡咳嗽, 氣喘, 打(칠 타, 때릴 타) (딸꾹질 액), 腹脹, 嘔吐, 乾 亂等皆有特效, 對         於腎虧所致各病, 本穴又有補虛之效.
*水通, 水金穴 取穴時 承漿穴을 중심으로 그은 平行線上에서 取穴하여 內側에서 外側으로 透刺   하면 된다.
*經驗 : 鍼刺水金, 水通兩穴, 一般由水金透水通.
       水金, 水通能降一切氣逆, 無論胸悶, 腹脹等症皆治之, 尤擅(멋대로 천, 차지할 천)降腎不納         氣, 故治腎喘.
       外感初得, 肺氣上逆而咳者, 水金, 水通配尺澤有特效.
       水金, 水通能治衝氣上逆而 逆不止者, 可在本穴區連取三鍼, 無不效者.
       治腰痛以穴區附近有烏色反應點者有效.
       水金, 水通配靈骨, 大白治腰圍大由於脹氣者有效.
       水金, 水通主治各症若見穴區附近有靑黑筋, 對準靑筋 之, 效果尤佳.
       一般言, 腎喘主用水金, 水通, 肺喘主用駟馬穴, 心喘主用三士穴.


 



*기침 : 手喘咳點 + 魚際(朝刺滎)
                   太淵(午刺兪)
                   尺澤(夕刺合)
                   少商(夜刺井)


[火枝穴]
*取穴 : 當其黃穴直上一寸五分處.
*解剖 : 肝膽神經, 心之分支神經.
*主治 : 黃膽病, 黃膽病之頭暈, 眼花及背痛, 膽炎.
*手術 : 1.5-2寸.
*運用 : 明黃, 火枝, 其黃三穴同時下鍼治黃膽病膽炎.


*膽炎에는 陽陵泉下 1.5寸의 膽囊穴도 效果.


[火全穴]
*取穴 : 當其黃穴直下一寸五分處.
*解剖 : 肝膽神經, 心之分支神經, 脊椎神經.
*主治 : 同火枝穴,  治脊椎骨痛及足 痛.
*手術 : 1.5-2寸.
*運用 : 火全穴配其黃, 火枝穴下鍼, 亦可治黃膽病, 膽炎及膽結石止痛, 火全穴單獨取穴治脊椎骨及         足 痛.
*經驗 : 火枝, 火全治膽囊炎有殊效.
       火枝, 火全配土水穴治癲癎症, 鍼一個多月卽可斷根.
       火枝, 火全治黃疸特效.
       火枝, 火全治白血球過多症特效, 此症多因中暑食甛(달 첨)食鬱熱內閉引起, 但有淋巴球變化         屬血癌者除外.


[駟馬中穴]
*取穴 : 直立, 兩手下垂, 中指尖所至之處向前橫開三寸處.
*解剖 : 肺之總神經, 肝之分枝神經.
*主治 : 肋痛, 背痛, 肺機能不 之坐骨神經痛及腰痛, 肺弱, 肺病, 胸部被打擊後而引起之胸背痛, 肋         膜炎, 鼻炎, 耳聾, 耳鳴, 耳炎, 面部神經麻痺, 眼發紅, 哮喘, 乳房疼特效, 半身不遂, 牛皮癬,         皮膚病. 治下肢 傷.
*手術 : 0.8-2.5寸.


[駟馬上穴]
*取穴 : 當駟馬中穴直上二寸處.
*解剖, 主治, 手術 : 同駟馬中穴.


 


 


 



[駟馬下穴]
*取穴 : 當駟馬中穴直下二寸處.
*解剖, 主治, 手術 : 同駟馬中穴.
*運用 : 治肋痛, 背痛, 坐骨神經痛單足取上 中 下三穴, 其餘各症兩脚六鍼同時取之.
*說明 : 駟馬上中下三穴位於膝蓋骨外上緣之延伸線上, 駟馬中穴據經驗, 應於膽經風市穴向前(向陽         明經)橫開三寸半之穴點爲宜.
       駟馬三穴爲治療肺臟病候群之特效要穴, 治療鼻炎, 牛皮癬, 靑春痘均有特效, 對於各類皮膚         病效果亦佳,  (따로 령, 헤어질 령)外治療結膜炎, 甲狀腺腫亦有卓效.
*經驗 : 駟馬穴爲治呼吸系統疾病之特效穴. 擧凡鼻子過敏, 鼻塞, 鼻竇炎, 氣喘等都有效.
       鍼本穴能根治皮膚過敏, 慢性濕疹.
       本穴治胸脇部跌打損傷具有特效.
       本穴配氣海, 關元, 足三里等穴治肺氣腫有良效.
       本穴亦能治 關節 傷.
       治皮膚癬療效大, 治牛皮癬效尤大, 亦治耳鳴, 耳聾.
       駟馬穴治手指關節腫大及手腕 傷有效.
       甲狀腺機能亢進眼球突出者特效,  十幾(거의 기, 기미 기)次卽恢復正常.
       感冒引起鼻孔熱痛屬肺者, 鍼本穴有去風邪, 淸熱作用.
       駟馬穴可治半身麻痺.
       駟馬穴治下肢 傷特效.
*駟馬穴은 手太陰肺經의 역할을 한다.


*黃疸로 인한 피부소양증
   기준성 氏 : ①바지락 조개 1되를 비슷한 양의 물에 1시간 끓인 후 조개를 꺼내고 물만 다시                   3홉량 정도 되도록 달인다. 달인 물을 간장으로 간을 맞춰 하루 3회 복용한                    다.
              ②간장 대신 된장을 넣고 바지락 조개국으로 복용해도 된다.
              ③국물을 더운 물에 풀어서 목욕을 해도 된다.
              ④국물을 그냥 환부에 발라도 된다.


*간암 복수
   기준성 氏 : 현미, 율무, 채식.
              현미는 1.2배의 물로 밥을 지어 오래동안(150-200회) 씹어서 삼킨다.
              환부(肝의 募穴인 期門)에 네거티브 부항을 하여 수포반응이 나타나면 효과.
              ①네거티브 부항
              ②네거티브 부항후 각탕하여 하지 혈액순환 촉진.
              ③야생 무릇뿌리와 아주까리 씨앗을 짖찧어 반죽한 떡으로 발뒷꿈치를 8시간씩                  찜질하기를 2-3회 한다.
              ④호박, 토마토, 마늘은 비타민 B2를 공급하고 소화이뇨작용을 도와서 복수를 예                  방한다.
*암환자에게는 고기를 절대 금하라.


[下泉穴]
*取穴 : 在膝關節外側面正中央直上二寸半處.
*解剖 : 肺部與面部之機動神經.
*主治 : 面部麻痺, 面部神經跳, 口歪, 眼斜.
*手術 : 3-5分.

[中泉穴]
*取穴 : 當下泉穴直上二寸處.
*解剖, 主治 : 同下泉穴.
*手術 : 3-8分.
*經驗 : 本穴治食指無故跳動, 配上泉或下泉.
[上泉穴]
*取穴 : 當中泉穴直上二寸處.
*解剖, 主治 : 同下泉穴.
*手術 : 0.5-1寸.
*運用 : 上泉, 中泉, 下泉三穴單脚同時取穴下鍼. 治左用右穴, 治右用左穴.
*經驗 : 上泉, 中泉, 下泉合稱三泉穴. 三泉穴同用治顔面神經麻痺及肩關節疼痛有效.
       三泉穴治耳重聽有特效.
       三泉穴治經痛不止有效.
*저린 것 같기도 하고 아픈 것 같기도 한 증상은 少陽經에 속하므로 膽勝格으로 治療.
[金前下穴]
*取穴 : 在膝蓋骨外側上角之直上一寸處.
*解剖 : 肺之機動神經, 肝之交感神經.
*主治 : 胸骨外鼓, 肺弱, 羊狗 , 頭痛, 肝弱, 皮膚敏感.
*手術 : 3-5分.
[金前上穴]
*取穴 : 在膝蓋骨外側上角直上二寸五分處.
*解剖, 主治 : 同金前下穴.
*手術 : 0.5-1寸.
*運用 : 金前上下兩穴雙脚同時配穴下鍼.
*經驗 : 金前上 下穴治鷄胸確實有效, 但須鍼治數月之久.
       金前上 下穴亦治肩關節痛.
      
 
 
 
 
[中九里穴]
*取穴 : 當大腿外側中央線之中點.
*解剖 : 肺之區支神經, 四肢彈力神經.
*主治 : 背痛, 腰痛, 腰脊椎骨痛, 半身不遂, 神經麻痺,  (배꼽 발, 목줄기 발)頸痛, 頭暈, 眼脹, 手         麻, 臂麻, 腿痛, 神經無力.
*手術 : 0.8-1.5寸.
*說明 : 本穴與膽經之風市穴位置相符, 爲極常用之鎭痛及鎭定要穴(疏風作用極强).
       本穴除上述治證外, 對耳神經痛, 口歪眼斜, 太陽穴痛, 偏頭痛, 三叉神經痛等亦有療效, 本穴         之主治極多, 對於身體側面(尤其是膽經)各種病變尤爲特效.
       應用時可配合膽經中瀆穴倒馬, 效果更佳.
*經驗 : 中九里卽十四經之風市, 可自膝外側上九寸取穴, 故亦名九里, 使用時常加上二寸或下二寸倒         馬.
       本穴加下二寸稱七里穴(卽十四經之中瀆穴)倒馬治肩後側痛甚效,  治偏頭痛, 後項痛.
       七九里合用治半身不遂, 又治 關節 傷.
       七九里配腎關治耳鳴.
       本穴治皮膚劇烈灼 症.
       本穴可治痛症, 尤其屬遊走性者.
[九里(秘穴)] --- 莊育民
*穴位 : 受鍼者直立, 以手按大腿外側, 中指直到處的"風市穴", 再向上一寸間取穴.
*主治 : 腰背痛, 心跳, 下肢風濕痛, 不能履(신 리, 신을 리, 밟을 리)地.
*鍼灸 : 0.8-1.5寸.
*編者按 : 下肢風濕痛, 左痛鍼右, 右痛鍼左, 下鍼卽效.
         本穴有麻醉作用.
*耳痛 : 少府, 中渚 瀉.
[上九里穴]
*取穴 : 當中九里穴向前橫開一寸半處.
*解剖 : 心之神經, 腎之神經.
*主治 : 心經之臂痛, 眼痛, 腎氣不足之腹脹.
*手術 : 0.8-1.5寸.
*經驗 : 本穴治肩關節痛, 手不能擧具有特效.
       配肩中治偏頭痛有效.
[下九里穴]
*取穴 : 當中九里穴向後橫開一寸半處.
*解剖 : 背神經, 腿神經.
*主治 : 背痛, 腿痛.
*手術 : 0.8-1.5寸.
*上九里穴, 下九里穴은 腿痛에 모두 효과가 좋다.
*大腿痛에 液門,  關.
 
*살에 바늘이나 침이 들어갔을 때
 酸棗仁을 바람이 안 통하는 그릇에 넣고 태워서 더운 술과 같이 복용하되 患處가 上體에 있으면 食後에, 患處가 下體에 있으면 食前에 복용한다. 이마가 가려워질 때가 바늘이나 침이 나오려는 것이니 이때 빼낸다.
[解穴]
*取穴 : 當膝蓋骨外側上角直上一寸之向前橫開三分.
*解剖 : 心臟敏感神經及血管.
*主治 :  鍼後氣血錯亂, 血不歸經, 下鍼處起包, 疼痛, 或是西醫注射後引起之疼痛, 跌撲損傷, 精神         刺激而引起之疼痛, 疲勞過度之疼痛.
*手術 : 3-5分.
*運用 : 下鍼後將鍼緩轉動, 病痛解除卽取鍼, 留鍼時間以八分鐘爲限. 如患者暈鍼不省人事, 卽將其         口張開, 以扁鍼,  (젓가락 쾌)子, 湯匙(숟가락 시)或手指按其舌根稍用力重壓三下, 見其欲         嘔吐時, 以 水洗其頭,  以濕毛巾覆蓋其頭部, 令飮 開水半杯卽甦(=  ; 잠깰 소). 受刑         休克者亦可用此法解之. 如患 亂引起休克, 可用 水洗頭, 使其恢復知覺, 然後用鍼藥治之.
*說明 : 解穴治療上述各證確有特效, 留鍼時間 不以八分鐘爲限.
*經驗 : 本穴對於手腕, 腰,  關節等 傷具有特效, 尤其 傷後皮下瘀血而腫脹疼痛者用之尤更效.
       凡靜脈注射不愼, 將注射液打入肌肉而腫大者, 鍼本穴特效.
        鍼後鍼眼疼痛, 可用手大指甲重切本穴立止, 重症則用鍼刺之.
       眼瞼麥粒腫鍼本穴有特效.
       本穴治頭面諸瘡.
       董師治西藥中毒面呈黑色, 鍼之立解.
[內通關穴]
*取穴 : 當通關穴向內橫開五分處.
*解剖 : 心之總神經.
*主治 : 半身不遂, 四肢無力, 四肢神經麻痺, 心臟衰弱, 中風不語. 腰痛, 手不能擧.
*手術 : 3-5分.
[內通山穴]
*取穴 : 當通山穴向內橫開五分處.
*解剖, 主治 : 同內通關穴.
*手術 : 5-8分.
[內通天穴]
*取穴 : 當通天穴向內橫開五分處.
*解剖, 主治 : 同內通關穴.
*手術 : 0.5-1寸.
*注意事項見通關, 通山, 通天穴各條.
*治心病引起之腰脊 痛, 肩痛, 手不能擧.
 

<骨刺之療法>
[骨刺一穴]
*取穴 : 在曲池直上二寸處.
*解剖 : 肝之神經.
*手術 : 4-6分.(留鍼三十分鐘)
[骨刺二穴]
*取穴 : 在骨刺一穴上二寸, 曲池直上四寸處.
*解剖 : 肝之神經.
*手術 : 4-6分.(留鍼三十分鐘)
[骨刺三穴]
*取穴 : 在骨刺二穴上二寸, 曲池直上六寸處.
*解剖 : 肝之神經.
*手術 : 4-6分.(留鍼三十分鐘)
*主治 : 骨刺一 二 三穴治骨刺特效.(兩側을 取穴하여 治療한다)
#五行鍼法運用 : 取肝經 - 明黃穴及明黃穴上五寸一穴, 明黃穴下五寸一穴, 共三穴. 次取心經 - 通                 關, 通山.
#刺絡療法 : 可在骨刺痛處, 點刺將瘀積之血排出卽可見效.
*胃穿孔(胃潰瘍) : 鍼火光(=公孫, 單側 取穴), 可以收縮瘡孔.
  (莊育民)       出血鍼 (손윗누이 자)妹三穴.
                 潰瘍穴.
                 ( 妹三穴=姐妹三穴)
[潰瘍穴] --- 莊育民
*穴位 : 第十二胸椎棘突下旁開六寸.(卽胃倉旁開三寸)
*主治 : 胃 十二指腸潰瘍.
*鍼灸 : 向外斜刺三至五分.
[失音穴]
*取穴 : 當膝蓋內側之中央點一穴, 其下二寸處一穴, 共二穴.
*解剖 : 腎神經, 喉之主神經.
*主治 :  (목구멍 상)子啞, 失音, 喉炎.
*手術 : 3-5分.
*經驗 : 本穴治甲狀腺, 扁桃腺及咽喉腫痛.
       本穴對於暴 有特效.
       本穴對於舌根較大而言語不淸者有效, 但需長期治療.
[失音二穴] --- 莊育民
*穴位 : 一穴在膝蓋內側, 與膝蓋中線向外 行.
       二穴在膝內側下角, 與一穴距離一寸.
*主治 : 突然失音, 俗稱暴 .
*鍼灸 : 鍼二至三分深, 一穴沿皮平刺, 二穴直刺.

[第二液門(二扇門, 奇穴異名)] --- 莊育民
*穴位 : 在中指及無名指的指骨和掌骨 (=岐)縫中, 與液門相 .
*主治 : 一切子宮病.
*鍼灸 : 鍼刺三至四分深.
[分中(秘穴)] --- 莊育民
*穴位 : 在第三第四掌骨中間, 第二液門向上一寸半取穴.
*主治 : 高血壓.
*鍼灸 : 直刺二至三分深.
*膝關節痛(莊育民)
 ①在背部後心皮下,  (채울 조, 찾을 조)尋到黑點或紅點, 放出瘀血.
 ②健膝(屈膝,  骨上緣向上三寸), 新伏 (伏兎外五分), 後陽關(膝陽關後一寸).
 ③陽陵泉透陰陵泉.
 編者按 : 一男人膝關節腫痛, 已經四年, 鍼對側分中, 三黃(=上三黃), 留鍼半小時, 出鍼後尙有微痛,           再鍼患側膝眼, 後三里(=側三里), 立愈.
<四縫穴治療中風症及其他病症(四縫穴又名三叉穴)>
[四縫一穴]
*取穴 : 手握拳在小指與無名指骨縫中, 掌骨與指骨之接合處, 鍼尖向上, 保持三分左右深度進鍼.
*解剖 : 腎之神經.
*手術 : 鍼深一寸至一寸半(留鍼三十分鐘).
*主治 : 腰酸, 坐骨神經痛, 中風之手脚不靈活.
[四縫二穴]
*取穴 : 手握拳在無名指與中指骨縫中, 掌骨與指骨之接合處, 鍼尖向上, 保持三分左右深度進鍼.
*解剖 : 肝 脾之神經.
*手術 : 鍼深一寸至一寸半(留鍼三十分鐘).
*主治 : 腰酸背痛, 中風之手脚不靈活.
[四縫三穴]
*取穴 : 手握拳在中指與食指骨縫中, 掌骨與指骨之接合處, 鍼尖向上, 保持三分左右深度進鍼.
*解剖 : 肺 心交錯神經.
*手術 : 鍼深一寸至一寸半(留鍼三十分鐘).
*主治 : 提神, 解除疲勞, 中風之手脚不靈活.
*腰腿痛에도 효과가 있다.
[四縫上穴]
*取穴 : 在食指與拇指間, 虎口正中央處鍼尖向上, 保持三分左右深度進鍼.
*解剖 : 肺支神經.
*手術 : 鍼深一寸至一寸半(留鍼三十分鐘).
*主治 : 胸悶, 心悸, 中風之手脚不靈活.
****以上四縫穴對中風症及手脚不靈活皆有特效.
 

[分金穴]
*取穴 : 手撫(어루만질 무, 누를 무)胸取穴, 當後臂肱骨之下部中央, 去 窩橫紋一寸五分處.
*解剖 : 有肱二頭肌, 爲後臂皮下神經, 正中神經之分佈(펼 포)區區, 有肱動脈, 頭靜脈, 心之分支神         經, 肺之交叉神經.
*主治 : 感冒, 鼻炎及喉炎之特效鍼.
*手術 : 0.5-1寸.
*說明 : 分金穴位於肺經上, 在俠白下三寸, 距尺澤一寸半, 由於其位居肺經之上, 因此治療上述之感         冒, 鼻炎及喉炎有卓效.
*經驗 : 本穴配火腑海(=手三里)治一般感冒.
       本穴以症狀爲依據, 配合其他穴道, 亦可治B型肝炎之帶原者.
       本穴配鎭金穴治慢性喉炎或咳嗽.
[後椎穴]
*取穴 : 手臂下垂, 在後臂肱骨之外側, 距 橫紋二寸五分處.
*解剖 : 肝副神經, 心之副交叉神經, 直屬脊椎骨神經.
*主治 : 脊椎骨脫臼, 脊椎骨脹痛, 腎臟炎, 腰痛.
*手術 : 3-5分.
*說明 : 後椎穴均位於三焦經上, 約當淸冷淵穴上五分處, 由於位居三焦經上, 基於腎與三焦通之臟象         原理, 治療與腎有關之脊椎骨脫臼, 脊椎骨脹痛, 腎臟炎, 腰痛確有顯效.
[首英穴]
*取穴 : 手臂下垂, 在後臂肱骨之外側, 距後椎穴二寸處.
*解剖, 主治, 手術 : 同後椎穴.
*運用 : 後椎, 首英兩穴通常同時用鍼(卽所謂回馬鍼), 效力迅速而佳.
*經驗 : 後椎, 首英治腰椎 傷有時甚具特效. 一般使用靈骨, 大白, 正宗, 正筋, 委中, 承山等穴無效         時, 使用後椎, 首英二穴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首英穴治臂 麻延及肩關節者有效.
[富頂穴]
*별로 안 쓴다.
*取穴 : 手臂下垂, 在後臂肱骨之外側, 距首英穴後二寸五分.
*解剖 : 肝之副支神經, 心之分支神經.
*主治 : 疲勞, 肝弱, 血壓高, 頭暈, 頭痛.
*手術 : 鍼深三分至五分, 鍼淺 治疲勞, 肝弱, 鍼深 治頭痛, 頭昏及血壓高.
*說明 : 首英穴及富頂穴皆位於三焦經上, 首英穴約當消 下寸半. 富頂穴約當消 上一寸.
[後枝穴]
*별로 안 쓴다.
*取穴 : 手臂下垂, 在後臂肱骨之外側, 距富頂穴後一寸處.
*解剖 : 心之分支神經.
*主治 : 血壓高, 頭暈, 頭痛, 殺菌, 皮膚病, 血管硬化.
*手術 : 3-7分.
*運用 : 富頂, 後枝兩穴同時下鍼, 可治頸項疼痛 轉不靈及面部麻痺.
*說明 : 後枝穴位置約當消 上二寸,  會下一寸.

[肩中穴]
*取穴 : 手臂下垂, 自肩骨向下二寸半中央處.
*解剖 : 此處爲三角筋部, 頭靜脈後, 有廻旋上膊動脈, 腋窩神經, 心之分支神經.
*主治 : 膝蓋痛(特效鍼), 皮膚病(頸項皮膚病有特效), 小兒麻痺, 半身不遂, 心跳, 血管硬化, 鼻出血,         肩痛.
*手術 : 0.5-1寸.
*運用 : 左肩痛 右穴, 右肩痛 左穴.
*說明 : 肩中穴位於肩臂三角肌之中央, 去肩骨縫實際三寸, 此穴治膝蓋痛及肩痛確具卓效, 治上述其          症效果亦佳.
*經驗 : 本穴治膝 骨疼痛, 鍼後覺患部發熱則病速癒. 若重症, 可加內關, 太 以加强效果.
       本穴亦治下肢無力, 可配上曲, 雲白, 或下曲, 李白.
       本穴配中下白或靈骨, 大白治坐骨神經痛效果甚佳.
       本穴配雲白治小腿 疼.
       治膝蓋痛特效, 鍼時患部須運動. 治皮膚病(頸項部), 半身不遂, 小兒麻痺, 肩痛(同側).
       本穴治效可及於脚 骨(尤其內 ).
[背面穴]
*取穴 : 擧臂時, 肩骨連接縫之空陷處中央取穴.
*解剖 : 有三角筋, 廻旋上膊動脈, 頭靜脈枝, 鎖骨神經枝, 丹田神經.
*主治 : 腹部發悶, 發音無力.
*手術 : 3-5分.
*運用 : 用稜鍼可治全身疲勞, 兩腿發酸, 嘔吐, 肝 亂, 腸 亂, 陰陽 亂.
*說明 : 背面穴位置相當於大腸經之肩 穴. 運用三稜鍼點刺治療上述各症, 確有卓效.
*經驗 : 三稜鍼點刺出血可治全身疲勞, 講話聲音細小無力及小腿無力, 確實有效.
*人中鍼刺一分見血 : 鼻肉生瘡을 치료한다.
[人宗穴]
*取穴 : 屈 測量, 以手拱(두 손 맞잡을 공)胸, 在後臂肱骨內緣與肱二頭肌間之陷處, 去 窩橫紋三         寸處.
*解剖 : 在二頭膊筋之旁, 有橈骨副動脈, 頭靜脈及內膊皮神經, 肺之副神經, 心之分支神經, 肝之副         支神經.
*主治 : 脚痛, 手痛,  腫痛難動, 面黃(膽病)四肢浮腫, 脾腫大, 感冒, 氣喘.
*手術 : 用毫鍼, 鍼深五分治感冒氣喘, 鍼深八分治臂腫, 鍼深一寸二分治肝 膽 脾病.
*注意 : 下鍼時, 偏外傷肱骨, 偏裡傷肱二頭肌,  鍼部位應準確.
*說明 : 人宗穴位置與大腸經之手五里穴相符, 古人視手五里爲禁鍼穴, 唯據經驗刺之其效尙佳, 亦無         副作用, 所謂禁刺, 恐係古人用鍼太粗之故, 有傷及動脈及橈神經之虞(헤아릴 우, 염려할           우), 因此董師亦告誡(경계할 계)" 鍼部位應準確".
*經驗 : 天宗, 地宗, 人宗合稱三宗穴. 配叉三穴治坐骨神經痛.
       治膝內側曲泉穴, 然谷穴一帶疼痛.
[地宗穴]
*取穴 : 屈 測量, 以手拱胸, 當後臂肱骨之中部內緣與肱二頭肌間之陷處, 亦卽人宗穴上三寸處.
*解剖 : 在頭靜脈後, 有廻旋上膊動脈, 腋窩神經, 心之支神經.
*主治 : 能使陽症起死回生, 心臟病及血管硬化.
*手術 : 鍼深一寸治輕病, 鍼深二寸治重病, 兩臂之穴同時下鍼.
*注意 : 下鍼時, 偏外傷肱骨, 偏裡傷肱二頭肌,  鍼部位應物別準確.
*經驗 : 本穴對肩胛崗(=岡=산등성이 강)以上疼痛有效, 對舌强亦有效.
[天宗穴]
*取穴 : 屈 測量, 以手拱胸, 當後臂肱骨內緣與肱二頭肌後部間之陷處, 距地宗穴三寸處.
*解剖 : 在頭靜脈後, 有廻旋上膊動脈, 腋窩神經, 六腑神經, 小腿神經.
*主治 : 婦科陰道 , 陰道痛, 赤白帶下(具有速效), 小腿痛, 小兒麻痺, 狐臭, 糖尿病.
*手術 : 1-1.5寸.
*主義 : 下鍼時, 偏外傷肱骨, 偏內傷二頭肌, 取穴必須準確.
*說明 : 地宗穴及天宗穴與人宗穴皆在一條線上, 因此鍼刺時皆應特別準確. 地宗穴約在大腸經臂           穴下一寸, 天宗穴約在臂 上二寸.
*經驗 : 三宗穴同用治肩胛崗以上疼痛, 不分經絡(卽不必分小腸經, 三焦經, 膽經)皆有效.
       三宗穴治大腿內側痛, 又治小腿 脹痛.
       三宗治心臟衰弱引起的頭痛.
[雲白穴]
*取穴 : 垂手取穴, 當肩關節前方, 骨縫去肩尖約二寸許處, 亦卽背面穴向胸方向斜下開二寸.
*解剖 : 有三角筋, 廻旋上膊動脈, 頭靜脈枝, 鎖骨神經枝, 六腑神經, 肺之副支神經.
*主治 : 婦科陰道炎, 陰道 , 陰道痛, 赤白帶下, 小兒麻痺.
*手術 : 3-5分.
*經驗 : 本穴配上白治足外 及 關節炎.
       本穴配肩中治小腿 脹痛有效.
[李白穴]
*取穴 : 在臂外側, 從雲白穴稍向外斜下二寸處.
*解剖 : 頭靜脈後, 有廻旋上膊動脈, 腋窩神經, 腎之副神經, 肺之支神經.
*主治 : 狐臭, 脚痛, 小腿痛, 小兒麻痺.
*手術 : 3-5分.
[支通穴]
*取穴 : 自肩後側直下, 去 橫紋四寸五分, 卽首英穴向後橫開一寸.
*解剖 : 有頭靜脈, 後廻旋上膊動脈支, 後膊皮下神經, 肝之副支神經, 腎之副支神經, 後背神經.
*主治 : 高血壓, 血管硬化, 頭暈, 疲勞, 腰酸.
*手術 : 0.6-1寸.
*注意 : 貼近肱骨後緣 鍼.
[落通穴]
*별로 안 쓴다.
*取穴 : 自肩端後側直下, 距 橫紋上七寸, 卽富頂穴向後橫開一寸處.
*解剖 : 有頭靜脈, 後廻旋上膊動脈支, 後膊皮下神經, 肝之副支神經, 腎之副支神經, 後背神經.
*主治 : 血壓高, 血管硬化, 頭暈, 疲勞, 四肢無力, 腰酸.
*手術 : 0.6-1寸.
[下曲穴]
*取穴 : 在肩端後直下, 卽後枝穴向後橫開一寸處.
*解剖 : 有後廻旋上膊動脈, 頭靜脈, 後膊皮下神經, 腋下神經, 肺支神經, 肝之支神經.
*主治 : 血壓高, 坐骨神經痛(肺與肝兩種機能不健全所引起者), 半身不遂, 小兒麻痺, 神經失靈及神         經失靈而引起之骨頭脫節症.
*手術 : 0.6-1寸.
[上曲穴]
*取穴 : 在上臂後側, 卽肩中央向後橫開一寸處.
*解剖 : 有三角筋, 後廻旋上膊動脈, 頭靜脈, 後膊皮下神經, 腎之支神經, 肝之副神經.
*主治 : 小兒麻痺, 坐骨神經痛, 臂痛, 血壓高, 小腿脹痛.
*手術 : 鍼深六分至一寸五分. 治左臂取右穴, 治右臂用左穴.
*運用 : 用三稜鍼出血治肝硬化及肝炎.
*經驗 : 對小兒麻痺, 董師將雲白, 李白, 上曲, 下曲及肩中五穴分成上下兩組(卽上曲, 雲白肩中及下         曲, 李白, 肩中二組)輪 , 效果頗(자못 파, 매우 파, 몹시 파)佳. 該穴組亦治任何下肢無力         症.
[水愈穴]
*取穴 : 自肩後直下, 卽背面穴向後橫開(稍斜下)二寸處.
*解剖 : 有三角筋, 後廻旋上膊動脈, 頭靜脈, 後膊皮下神經, 腋下神經, 腎之支神經.
*主治 : 腎臟炎, 腎結石, 腰痛, 腿酸, 全身無力, 小便蛋白質, 臂痛, 手腕手背痛.
*手術 : 3-5分.
*運用 : 用三稜鍼 出黃水者主治腎臟之特效鍼.
       用三稜鍼 出黑血者主治手腕手背痛.
       用三稜鍼 左邊穴治左臂痛,  右邊穴治右臂痛(直接治療).
*說明 : 水愈穴位置與小腸經之 兪相符, 治療上述各症確有卓效.
*經驗 : 本穴在十四經肩 , 肩兪以下至 會一帶, 爲區域穴位, 放血治灰指甲甚效, 每五天或七天放         血一次, 約五 六次卽癒.
<小兒麻痺之治療法>
*肩中穴, 雲白穴, 上曲穴爲治小兒麻痺之聖穴, 左右手同時下鍼, 速者三日至一週內卽見效.
*五行鍼法運用 : 患小兒麻痺症者, 肌肉皆成萎縮無力狀, 治療時以脾經脾一 二 三穴爲主, 因脾主肉,                 肉陷者爲虛症, 則以心經 - 通關, 通山穴補之, 再用肝經 - 三黃穴以疏通筋骨, 以                 達開步行走之功效.
*刺絡療法 : 患小兒麻痺者, 因肌肉萎縮無力, 使其走路身體無法達到平衡, 時日久了卽有骨變形, 畸              形之狀態, 故因變形之部位而引起酸痛, 使行動不方便, 刺絡時可尋阿是穴痛點處直接放              血, 立起 (=沈) (병 아, 앓을 아).

[脾經]
*在腎經通腎穴上五分橫內五分卽爲脾一穴, 再上二寸爲脾二穴, 再上二寸爲脾三穴(肝經第一線, 作爲   脾經用) - 爲五行鍼法主用經絡.
*主治病症 : 脾腫大, 背痛.
<食道癌,   (창질 려, 염병 려)(項 )之治療法>
*肩 穴爲食道癌,   (項 )之聖穴.
*五行鍼法運用 : 以肺經第一條 - 駟馬一 二 三穴爲主鍼, 實症宜瀉, 次取腎經 - 人皇, 地皇, 肝經                 - 明黃, 其黃配合運用.
*刺絡療法 : 在膝下, 肺區, 胃區爲主, 將血絡中之瘀積惡血排除, 速者卽可見效.
#肩 穴配靈骨, 合谷 - 治肩 背 項酸痛, 有良好效果.
<婦人月經痛之治療>
*雲白穴, 李白穴乃治婦人經痛, 配手鍼婦科穴有特效.
*五行鍼法運用 : 取肺經 - 駟馬二穴, 次取膀胱經 - 人皇穴, 肝經 - 姐妹三穴配合運用, 效果顯著.
*刺絡療法 : 此病症不採用刺絡療法.
<坐骨神經痛之治療>
*靈骨穴, 大白穴, 中白穴, 爲治坐骨神經聖穴.
*上曲穴, 下曲穴治坐骨神經痛有特效.
*五行鍼法運用 : 取肺經, 駟馬二 三穴爲主, 次取腎經通背穴, 再取肝經天黃穴, 明黃穴. 故坐骨神經                 痛爲實症, 宜以瀉之, 腎爲肺之子經, 肝又爲肺之孫經.
*刺絡療法 : 在膝 部(委中線)尋靜脈呈怒張狀, 瘀積之汚血刺絡出血, 效果甚佳.
           取阿是穴(痛點)點刺出血, 再以拔罐(두레박 관, 항아리 관)方式將患部所 出之瘀積惡             血吸出, 使其血液循環疏暢.
 
第五章 五五部位(脚底部位)
[火包穴]
*取穴 : 平臥, 當足次趾底第二道橫紋正中央處.
*解剖 : 心之神經.
*主治 : 肝病, 難産, 胎衣不下.
*手術 : 用三稜鍼 出黑血立卽見效.
       用毫鍼鍼深三至五分.
*注意 : 禁灸, 孕婦禁鍼.
*說明 : 火包穴與一般奇穴之"獨陰"穴相符, 獨陰穴主治除胎衣不下外, 尙有小腸疝氣, 女子乾穢, 經         血不調等症, 因此應用火包穴時, 可合入獨陰穴之主治考慮.
*經驗 : 心絞痛其痛位置在 中穴偏左, 卽心臟痛, 其痛甚劇, 在床上打滾(흐를 곤, 물끓을 곤, 샘솟         을 곤), 滿頭大汗.
       放血治療外傷之流血不止(特效), 心痛, 肝病, 難産, 胎衣不下.
[上瘤穴]
*다른 침구서적에서는 化瘤라고도 稱한다.
*取穴 : 平臥, 當足底後 硬皮之前緣正中央處.
*解剖 : 後腦(小腦)總神經.
*主治 : 腦瘤, 腦積水(大頭瘟), 小腦痛, 腦神經痛, 體弱.
*手術 : 3-5分.
*注意 : 鍼深過量(超過五分)會引起心中不安, 忌之.
*說明 : 上瘤治療腦部腫瘤及疼痛確有卓效,  (헤어질 령, 따로 령)外治鼻塞, 鼻 亦有顯效.
*經驗 : 本穴對於腦震 昏迷不醒有效.
[海豹穴]
*민감한 穴이므로 정확한 取穴일수록 효과가 좋다.
*取穴 : 當大趾之內側(卽右足之左側, 左足之右側), 大趾本節正中央部(脚指甲後).
*解剖 : 有長大趾伸筋, 淺 骨神經, 心之分支神經.
*主治 : 眼角痛(角膜炎), 疝氣, 大指及食指痛, 婦科陰道炎.
*手術 : 1-3分.
*運用 : 右手痛取左足穴, 左手痛取右足穴.
*說明 : 海豹穴之位置在隱白之後, 大都之前, 大趾本節中央之黑白肉際.
*莊育民은 海豹穴을 隱白穴의 異名으로 설명.
[木婦穴]
*取穴 : 當第二趾第二節正中央向外開三分處.
*解剖 : 心之副神經.
*主治 : 婦科赤白帶下, 月經不調, 經痛, 子宮炎, 輸卵管不通.
*手術 : 鍼深二分至四分, 貼趾骨下鍼(用細毫鍼, 粗鍼痛苦).
*經驗 : 本穴爲治白帶特效穴.
 
[腎中風]
*腎中風者, 腎開竅於二陰, 故腎中風患者症狀爲 - 尿失禁, 尿多, 嚴重者亦會引起大便失禁之現象.
*五行鍼法運用 : 宜取腎經 - 腎關穴, 地皇穴, 人皇穴. 次用肺經 - 駟馬一 二穴. 肝經 - 明黃穴.
*刺絡療法 : 於背部第三椎下旁開二寸, 四寸, 六寸三線至腰部十八椎, 每隔二椎爲刺絡點 ~ 十八椎              - 爲主管四肢神經與血液循環之區域.
            #中風難語者, 總樞(문지도리 추)穴點刺放血(總樞穴在項部後頭入髮際約八分, 再下一               寸爲分樞穴, 下二寸爲時樞穴, 放血時應用拇指與食指指 (모을 열)起穴位肌肉, 然後               對準穴位刺絡出血.
            #注意 - 刺絡時切勿 過深, 以免傷及腦部總神經.
*特效穴 : 馬金水穴, 馬快水穴 - 止小便失禁有特效.
         #中白穴, 下白穴, 腕順一 二穴.
*오줌소태 : 陰陵泉, 三里, 三陰交 瀉. 通谷 補.
           舍岩 - 太白, 太淵 補. 支溝, 然谷 瀉.
*尿意頻數 : 木婦, 海豹 1회 治療로 可.
           鍼馬快水亦可.
*海豹穴은 尿失禁, 夜間頻尿도 特效(1-2회).
*大敦(楊維傑) : 小便不禁, 鍼大敦亦有特效.(男取左穴, 女取右穴)
               往往一次卽愈, 進鍼時大指向前捻, 留鍼半小時.
*手太陰絡脈의 病候 : 實證 - 手掌 및 手根部(腕部)의 灼熱感.
                    虛證 - 氣短, 遺尿, 頻尿.
*行間 : 노인과 소아의 小便失禁, 大便失禁.
*關衝, 中衝 直刺 : 大小便失禁.
第六章 六六部位(脚掌部位)
[火硬穴]
*取穴 : 當第一蹠骨與第二蹠骨之間, 距蹠骨與趾骨關節五分處.
*解剖 : 心臟支神經, 肝之副神經.
*主治 : 心跳, 頭暈, 胎衣不下, 骨 脹大, 下額痛(張口不靈), 强心(昏迷狀態時使用), 子宮炎, 子宮         瘤.
*手術 : 3-5分.
*注意 : 孕婦禁鍼, 禁灸.
*說明 : 火硬穴位置與肝經之行間穴位置相符, 應用方面則略有不同.
*經驗 : 膝腫, 目痛, 小便不通在本穴 (채울 조, 찾을 조)靑筋放血.
       耳鳴, 鼻塞及肝脾兩經之病採用鍼刺.
       五嶺放血後,  此穴無論高低血壓高立降, 已中風者亦有 (도울 방)助.
 
 
 
 
[火主穴]
*取穴 : 當第一蹠骨與第二蹠骨連接部之直前陷中取之, 卽距火硬穴後一寸處.
*解剖 : 心臟支神經, 心臟動脈, 有感 骨神經枝, 前脛骨筋.
*主治 : 難産, 骨 脹大, 心臟病而引起之頭痛, 肝病, 胃病, 神經衰弱, 心臟痲痺, 手脚痛, 子宮炎,   子宮瘤.
*생각이 집중이 안될 때, 關節風濕에도 效果.
*手術 : 鍼深三分之八分. 治手脚痛時, 左用右穴, 右用左穴.
*注意 : 禁灸, 孕婦禁鍼.
*說明 : 火主穴位置與肝經之太衝穴位置相符.
*經驗 : 尿道痛非細菌性者, 子宮出血, 心下脹, 膝股痛有效.
       口眼歪斜配靈骨, 頰車, 地倉等穴.
       配曲池治咽喉腫痛特效.
*뼈마디의 동통은 屬肝經.
*디스크성이 아니고 온몸이 땅길 때, 다리 屈伸不利 : 肝正格.
*무릎이 접혀서 잘 안 펴질 때 : 고슴도치 쓸개 1개를 복용하면 1주일 후에 효과가난다. 안되면                                 1회 더 복용한다.
[門金穴]
*取穴 : 當第二蹠骨與第三蹠骨連接部之直前陷凹中, 與火主穴 列.
*解剖 : 有短總趾伸筋, 第一骨間背動脈, 趾背神經, 十二指腸神經, 胃之支神經.
*主治 : 腸炎, 胃炎, 腹部發脹及腹痛, 盲腸炎.
*手術 : 用細毫鍼, 鍼深五分(具有特效).
*注意 : 禁雙脚同時取穴.
*說明 : 門金穴位置與胃經之陷谷穴位置相符, 除治上述各症外, 用治太陽穴附近之偏頭疼痛及鼻炎之         鼻塞等, 效果亦著, 與內庭倒馬 用, 尙可治療脫肛.
*經驗 : 本穴爲治療急慢性腸胃炎之重要穴道, 尤其夏天暑邪所致之腸胃炎最具特效, 一般與腑腸穴合         用.
       治一老婦輕微脫肛, 用本穴及本穴前一寸倒馬鍼, 三次而癒.
       本穴深鍼可透湧泉, 故可治 頂痛, 而無鍼刺湧泉穴之劇痛.
       中指麻木用本穴合前一寸倒馬鍼.
       鼻炎, 偏頭痛, 痢疾, 耳鳴, 本穴與前一寸倒馬.
       經行腿痛發作, 鍼本穴立止.
       治腸鳴, 四肢厥冷, 太陽穴痛及散熱消腫其功不能盡述.
       本穴配 尾點及小腿外側放血, 爲治急慢性盲腸炎的有效方法.
*脫肛은 肺氣下陷.
[木斗穴]
*莊育民은 消積이라 稱.
*取穴 : 當第三蹠骨與第四蹠骨之間, 距蹠骨與趾骨關節五分處.
*解剖 : 脾神經, 肝神經.
*主治 : 脾腫大(硬塊), 消化不良, 肝病, 疲勞, 膽病, 小兒麻痺.
*手術 : 3-5分.

[木留穴]
*莊育民은 旁谷이라 稱.
*取穴 : 當第三蹠骨與第四蹠骨連接部之直前陷凹中, 距木斗穴後一寸處.
*解剖 : 肝神經, 脾神經.
*主治 : 白血球症, 脾腫大, 消化不良, 肝病, 疲勞, 膽病, 小兒麻痺.
*手術 : 3-5分.
*說明 : 木斗與內庭平行, 木留與陷谷平行, 均位於足部第三趾與第四趾之間, 兩穴常以倒馬鍼 用,           除治上述各症外, 尙可治療全身麻痺, 木留穴單獨也可治療中指, 無名指疼痛及伸屈不靈.
*經驗 : 舌强言語困難, 鍼本穴配合三重穴有良效.
       鎖骨及肩 部癌瘤有特效, 配腑腸一, 二.
       中指, 無名指不能彎曲, 鍼本穴有效.
       白血球過多症, 脾腫大, 舌强難語, 本穴與木斗回馬鍼, 左右二側同取.
       治全身任何地方之麻木屬氣血不通者特效(屬血虛者無效).
        鍼數日後, 麻覺未除者 此穴卽解.
       配合足三重治三叉神經痛(卽第二叉, 張口會痛者), 非常特效.
       耳中神經痛 之立效. 又治缺盆上下疼痛特效.
[六完穴]
*取穴 : 當第四蹠骨與第五蹠骨之間, 距蹠骨與趾骨關節五分處.
*解剖 : 肺之分支神經, 腎之支神經.
*主治 : 止血(包括跌傷, 刀傷出血或是打鍼血流不止), 偏頭痛.
*手術 : 3-5分.
*注意 : 哮喘, 肺病, 痰多, 體弱均禁用此穴.
*說明 : 六完穴位置與膽經之俠谿穴位置相符.
*經驗 : 本穴治耳聾眩暈 不能言語(美尼爾氏症候群), 腦充血, 肺充血(胸脇支滿), 咳血等症, 見證配         穴.
       治半身不遂, 本穴配三重穴.
       本穴有止血作用, 尤其拔牙後出血不止, 鍼之有特效, 但如牙 內殘留碎片引起出血者無效,          仍須請牙醫將碎片取出爲要.
       治腎虧, 頭暈, 偏頭痛, 且止血作用强.
       配駟馬治肩後側痛.
[水曲穴]
*取穴 : 當第四蹠骨與第五蹠骨之間, 距六完穴一寸處.
*解剖 : 肺之分支神經, 腎之支神經.
*主治 : 腰痛, 四肢浮腫, 腹脹, 頸項神經痛.
*手術 : 0.3-1寸.
*經驗 : 本穴治全身關節痛, 神經痛, 尤其對手腕無力有特效.
       本穴對肌肉萎縮麻木有效.
       能減肥, 止痛作用亦强.
 
 

[火連穴]
*取穴 : 當第一蹠骨內側, 距趾骨與蹠骨關節一寸五分處.
*解剖 : 心之分支神經, 腎之副支神經.
*主治 : 血壓高而引起之頭暈眼昏, 心跳, 心臟衰弱.
*手術 : 鍼深五分至八分, 鍼沿第一蹠骨底緣 入, 與蹠骨成直角.
*經驗 : 本穴治高血壓(肝陽亢進)及中風後神志不淸有效.
[火菊穴]
*取穴 : 當第一蹠骨內側, 距火連穴後一寸處.
*解剖 : 心之分支神經, 腎之副支神經.
*主治 : 手發麻, 心跳, 頭暈, 脚痛, 高血壓, 頭腦脹, 眼昏, 眼皮發酸, 頸項 轉不靈.
*手術 : 鍼深五分至八分, 鍼與蹠骨成直角, 沿蹠骨底緣 入.
*注意 : 單脚取穴, 孕婦禁鍼.
*經驗 : 火連, 火菊治前頭痛, 後頭痛, 頸部痛有效.
[火散穴]
*取穴 : 當第一蹠骨內側, 距火菊穴後一寸處.
*解剖 : 心之分支神經, 腎之分支神經, 六腑副神經.
*主治 : 頭痛, 腦脹, 眼角痛, 腎虧, 頭暈, 眼花, 腰酸, 背痛.
*手術 : 鍼深五分至八分, 鍼橫沿蹠骨底緣 入.
*注意 : 單脚取穴, 孕婦禁鍼.
*運用 : 火連, 火菊, 火散三穴可同時下鍼, 立治以上各症及腦瘤, 腦膜炎. 但注意單脚取穴, 不可雙脚         同時下鍼.
*經驗 : 火連, 火菊, 火散諸穴均貼骨下鍼.
       本穴治腦瘤, 腦膜炎有效.
 
[水相穴]
*取穴 : 在 筋前緣陷處, 當內 骨尖之直後二寸處.
*解剖 : 腎之支神經, 腦神經.
*主治 : 腎臟炎, 四肢浮腫, 腎虧而引起之腰痛, 脊椎骨痛, 婦科産後風, 白內障.
*手術 : 鍼深三分至五分, 或過量鍼亦可(卽鍼沿 筋前緣 透過去).
*經驗 : 本穴配中白治前額痛.
       本穴配正宗, 正筋治後頭痛.
       本穴配腎關, 人皇治視物雙影及飛紋症.
[水仙穴]
*取穴 : 在水相穴直下二寸處.
*解剖 : 同水相穴.
*主治 : 同水相穴及腎虧之背痛.
*手術 : 5分.
[水晶穴]
*取穴 : 當內 尖之直下二寸處.
*解剖 : 子宮神經.
*主治 : 子宮炎, 子宮脹, 子宮瘤, 小腹氣腫脹悶.
*手術 : 0.5-1寸.
[花骨一穴]
*取穴 : 當足底第一蹠骨與第二蹠骨之間, 距趾間叉口五分一穴, 又五分一穴, 再五分一穴, 再八分一         穴, 共四穴.
*解剖 : 脾 肺 腎神經.
*主治 : 沙眼, 眼角紅, 眼皮炎, 眼迎風流淚,  光, 眉稜骨痛, 鼻骨痛, 頭痛, 牙痛, 耳鳴, 耳聾.
*手術 : 0.5-1寸.
[花骨二穴]
*取穴 : 當足底第二與第三蹠骨之間, 距趾間叉口一寸一穴, 又五分一穴, 共二穴.
*解剖 : 脾之神經.
*主治 : 手指無力, 手臂痛.
*手術 : 0.5-1寸.
[花骨三穴]
*取穴 : 當足底第三與第四蹠骨之間, 距趾間叉口二寸處.
*解剖 : 脾之神經.
*主治 : 腰痛, 坐骨神經痛, 脊椎骨痛.
*手術 : 0.5-1寸.
[花骨四穴]
*取穴 : 當足底第四與第五蹠骨之間, 距趾間叉口一寸處.
*解剖 : 肺之神經.
*主治 : 脊椎骨痛, 坐骨神經痛, 小腹痛, 胃痛, 止血.
*手術 : 0.5-1寸.
第十章 九九部位
[耳環穴]
*取穴 : 當耳垂表面之中央點.
*解剖 : 六腑神經.
*主治 : 解酒, 止嘔吐.
*手術 : 用細毫鍼由外向裡(向面部)斜刺一分至一分半(皮下鍼).
*說明 : 耳環穴與耳鍼眼點相符, 治酒醉配合素 穴 用, 效果更佳.
*經驗 : 本穴對於解酒確實有效, 卽使不用鍼刺, 僅以指甲 (때릴 도, 두드릴 도, 칠 도, 꺼낼 도)之         亦可.
 
 
 
 
 
[木耳穴]
*取穴 : 當耳後上半部橫血管之下約三分處.
*解剖 : 肝神經.
*主治 : 肝痛, 肝硬化, 肝腫大, 肝衰弱引起之疲勞, 久年淋病(需(구할 수, 바랄 수)長期鍼治).
*手術 : 用細毫鍼 (더벅머리 수, 천할 수)刺一分至二分.
*經驗 : 本穴及以下之火耳, 土耳, 金耳, 水耳各穴其取穴方法 非一定拘泥在某一特定點上, 僅在文中         所述大致位置, 見有烏黑色或焦 (코오피 가) (코오피 배)色反應點鍼之, 卽可立效, 若無反         應點 之則無效.
       木耳, 火耳, 土耳, 金耳, 水耳各穴乃以五行屬性命名, 分別與肝, 心, 脾, 肺, 腎相關, 若配合         診斷取穴, 較有方向可尋. 例如患者膝痛, 掌診心區有靑筋反應, 則於火耳附近 (채울 조, 찾         을 조)尋是否有反應點, 以爲取捨(버릴 사)之依據.
       木耳, 火耳, 土耳, 金耳, 水耳各穴除了土耳外皆可治痛症(只要有反應點), 效果立竿(장대 간,         죽순 간)見影.
[火耳穴]
*取穴 : 在對耳輪之外緣中部.
*解剖 : 心之神經.
*主治 : 心臟衰弱及膝蓋痛, 四肢痛.
*手術 : 用細毫鍼 (더벅머리 수)刺一至二分.
*說明 : 火耳穴相當於耳鍼之膝點, 但治療範圍更爲廣泛, 對於心臟病變亦有療效.
[土耳穴]
*取穴 : 在耳甲腔之中.
*解剖 : 脾之神經.
*主治 : 神經衰弱, 紅血球過多, 發高燒, 糖尿病.
*手術 : 用細毫鍼 刺一至二分.
*說明 : 土耳穴相當於耳鍼之脾區.
[金耳穴]
*取穴 : 在耳殼背之外緣上端.
*解剖 : 肺之神經.
*主治 : 肺衰弱之坐骨神經痛, 腰脊椎骨彎曲, 過敏性感冒.
*手術 : 用細毫鍼 刺一至二分.
[水耳穴]
*取穴 : 在對耳輪之外緣下端.
*解剖 : 腎之神經.
*主治 : 腎虧, 腰部兩邊痛, 腹部發脹.
*手術 : 用細毫鍼 刺一至二分.
*說明 : 以上火耳, 木耳, 土耳, 金耳, 水耳等穴以五行命名者, 對於五藏之五行體系各病亦有療效.
[耳背穴]
*取穴 : 在木耳穴之上約三分處血管中取之.
*解剖 : 喉部神經.
*主治 : 喉炎, 喉蛾.
*手術 : 以三稜鍼 出血.
*說明 : 耳背穴相當於耳鍼之上耳背處.
*經驗 : 本穴放血治 上諸瘡疾, 亦治眼結膜炎, 角膜炎.
       一婦人偏頭痛多年不癒, 董師放血耳背穴,  鍼足解穴, 一次便癒.
       可治任何發炎症, 如耳發炎, 眼發炎, 靑春痘.
[耳三穴](耳上穴, 耳中穴, 耳下穴)
*取穴 : 在耳輪外緣上端一穴(耳上穴), 中央一穴(耳中穴), 下端一穴(耳下穴).
*解剖 : 肺 腎神經.
*主治 :  亂, 偏頭痛, 感冒.
*手術 : 用三稜鍼 出血, 一用二穴可矣.
*經驗 : 董師用次三穴放血以治療外感引起諸疾, 如扁桃腺炎, 感冒發燒, 頭痛等有效.

第十一章 十十部位
[正會穴]
*取穴 : 正坐, 以細繩(줄 승, 새끼 승) 放頭頂中行, 前垂鼻尖, 後垂頸骨正中,  (따로 령, 별         다른 령)以一繩橫放頭頂, 左右各垂耳尖, 此兩繩在頭頂之交叉點.
*解剖 : 腦之總神經.
*主治 : 四肢顫 (떨 두), 各種風症, 身體虛弱, 小兒驚風, 眼斜嘴歪, 半身不遂, 神經失靈, 中風         不語.
*手術 : 1-3分.
*說明 : 本穴位置與督脈之百會穴相符, 治療上述各症確有特效, 唯需與前會或後會穴倒馬 用較         佳.
*經驗 : 本穴有鎭靜作用, 爲治療中風之要穴, 中風手 者用之尤佳, 可配鎭靜穴, 腎關, 上三黃等         穴.
       本穴爲諸陽之會. 血壓上升, 頭痛眩暈乃火氣逆於上, 在本穴放血可使頭部淸爽(시원할          상).
       治 症配後頂, 通腎, 通胃, 通關, 亦可配下三皇, 腎關, 足三里, 陽陵泉, 肩中等穴輪流使         用.
       頭部正會及其前之州圓, 州昆, 州崙, 前會, 鎭靜, 上里, 四腑二, 四腑一各穴皆可配上三         黃以治神經疾病, 如舞蹈病,  金森氏病等, 但須多 數次, 效果才能明顯.
[州圓穴]
*取穴 : 當正會穴向右及左旁開一寸三分處(左右各一穴).
*解剖 : 肺之神經.
*主治 : 半身不遂, 四肢無力, 虛弱, 氣喘, 肺機能不 引起之坐骨神經痛及背痛, 神經失靈.
*手術 : 1-3分.
*說明 : 本穴應以正會穴旁開一寸半取穴爲宜, 相當於膀胱經之通天穴.
[州昆穴]
*取穴 : 當州圓穴直後一寸五分處.
*解剖 : 肺神經.
*主治, 手術 : 同州圓穴.
*說明 : 本穴位置與膀胱經之絡却穴相符.
[州崙穴]
*取穴 : 當州圓穴直前一寸五分處.
*解剖 : 肺神經.
*主治 : 腦瘤及州圓穴主治各症.
*手術 : 1-3分.
*運用 : 左腦生瘤取右穴, 右取左穴.
*說明 : 本穴位置與膀胱經之承光穴相符, 亦常與州圓或州昆以倒馬鍼 用.
 
[前會穴]
*取穴 : 當正會穴直前一寸五分處.
*解剖 : 腦之副神經.
*主治 : 頭昏, 眼花, 腦脹, 神經衰弱.
*手術 : 1-3分.
*運用 : 本穴對不省人事之病患有使其復甦之效.
*說明 : 本穴位置與督脈之前頂穴相符, 常與後會穴及正會穴倒馬 用.
[後會穴]
*取穴 : 當正會穴直後一寸六分處.
*解剖 : 腦之總神經, 脊椎神經.
*主治 : 骨結核, 頭痛(輕度), 頭暈, 脊椎骨痛(對第十九至卄(스물 입)一椎最有效), 腦充血, 中風         不語, 半身不遂, 神經麻痺.
*手術 : 1-3分.
*說明 : 本穴位置與督脈之後頂穴位置相符, 當作爲百會之倒馬鍼, 本穴能治尾椎疼痛, 本處疼痛,         尾椎亦能治療之(見  穴), 皆有特效, 本穴連同前述之正會, 州圓, 州崙, 州昆, 前會等         穴鎭定及活絡作用均極强, 治療半身不遂及各種風症, 槪爲常用.
*經驗 : 本穴對 (궁둥이 저, 미골 저)骨痛有效.
[總樞穴]
*取穴 : 當頭部入髮際八分處.
*解剖 : 丹田神經.
*主治 : 嘔吐, 六腑不安, 頭痛, 心臟衰弱,  亂, 發言無聲.
*手術 : 鍼深一分至二分, 用三稜鍼最有效, 尤其小兒.
*注意 : 對本穴一般鍼深禁止超過三分, 但失音者可鍼深至三分, 使其發音恢復正常. 用三稜鍼出         血時, 須用手將本穴之肌肉 (모을 열)起, 而後刺之.
*說明 : 本穴之入髮際八分, 應爲入髮際一寸, 亦卽與督脈之風府穴相符, 治療上述各症以三稜鍼         點刺確有特效, 以卄六號鍼施治效果亦佳, 唯不宜刺入太深.
*經驗 : 本穴卽啞門穴, 若取穴正確, 其鍼感向牙 或舌尖放射, 惟須深鍼一寸半以上, 無把握者         切忌取用, 因本穴與風府位置相近, 而風府之深部爲延腦, 誤刺風府沈及延腦則有生命危         險.
       治急慢性腸胃炎, 夏日中暑上吐下瀉, 三稜鍼點刺效佳.
[鎭靜穴]
*取穴 : 當兩眉頭之間正中之上三分處.
*解剖 : 腦神經.
*主治 : 神經錯亂, 四肢發 , 兩腿酸軟, 四肢神經麻痺, 失眠, 小兒夢驚.
*手術 : 鍼深一分至二分, 由上往下 (卽皮下鍼).
*運用 : 本穴應與正會穴配鍼, 才有療效.
*說明 : 本穴位置與一般奇穴之印堂穴位置相符, 除皮下鍼外, 有時還可以點刺出血.
*經驗 : 本穴可治前頭痛.
       本穴配足 失眠點及神門穴可治失眠.

[上里穴]
*取穴 : 當眉頭之上二分處.
*解剖 : 肺之區支神經, 眼神經.
*主治 : 眼昏, 頭痛.
*手術 : 皮下鍼, 鍼深一分至二分.
*說明 : 本穴位置與膀胱經之 竹穴相符.
[四腑二穴]
*取穴 : 當眉中央之直上二分處.
*解剖 : 肺之區支神經, 眼神經.
*主治 : 小腹脹, 眼昏, 頭痛.
*手術 : 皮下鍼, 鍼深一分至二分.
*說明 : 本穴位置與一般奇穴之"魚腰"相符.
[四腑一穴]
*取穴 : 當眉尖之上二分處.
*解剖 : 肺之區支神經, 眼神經.
*主治 : 小腹脹, 眼昏, 頭痛.
*手術 : 皮下鍼, 鍼深一分至二分.
*運用 : 四腑一, 四腑二及上里三穴用三稜鍼同 出血爲治臨時頭痛之特效鍼.
*說明 : 本穴位置與膽經之絲竹空穴相符, 本穴與上里, 四腑二點刺同爲治療前頭痛之特效要鍼.
*經驗 : 上里穴, 四腑一, 四腑二等穴治頭痛等症, 以外感風邪久留而成者效果較佳, 宜三稜鍼放          血.
        治腎虧性前額痛以補腎爲主, 取人皇, 腎關或二角明爲主穴, 配合上述穴道以疏通局部經          氣之阻滯.
        上里, 四腑一, 四腑二皆眉部穴, 董師用治 子脹氣之屬肺功能差者(亦可取靈骨, 大白).
        掌內中指, 無名指交叉之間, 再下約五 六分處爲脾脹穴, 治腹脹立效, 比上里好, 但鍼感          太痛.
[正本穴]
*取穴 : 仰臥正坐均可, 頭稍仰起, 於鼻之尖端以手摸(찾을 모, 잡을 모)之左右各有小軟骨, 中有         陷凹處.
*解剖 : 肺之交叉神經.
*主治 : 敏感性鼻炎, 治妖邪(鬼迷).
*手術 : 1-2分.
*注意 : 勿刺傷軟骨.
*運用 : 用三稜鍼出血最有效.
       腦力衰退及肺弱者, 可鍼本穴補之.
*說明 : 本穴卽督脈之素 穴.
*經驗 : 本穴三稜鍼點刺出血, 可治鼻 (찰질 점)膜肥大, 鼻塞不通, 亦可治酒 鼻.
 

[馬金水穴]
*取穴 : 當外眼角之直下至 骨下緣一分五陷凹處.
*解剖 : 腎神經, 肺之副支神經.
*主治 : 腎結石, 閃腰,  氣(呼吸時感覺痛楚), 腎臟炎, 鼻炎.
*手術 : 1-3分.
*注意 : 下鍼後痛楚立卽解除者, 表示取穴正確, 起鍼後出血者, 表示取穴不準.
*說明 : 本穴位置與小腸經之  穴位置相符, 治療上述各症, 確有卓效, 治療腰痛效果亦佳.
[馬快水穴]
*取穴 : 在馬金水直下四分, 約與鼻下緣齊處.
*解剖 : 腎神經, 膀胱神經.
*主治 : 膀胱結石, 膀胱炎, 小便頻數, 腰脊椎骨痛, 鼻炎.
*手術 : 1-3分.
*說明 : 馬快水位於馬金水下五分, 兩穴倒馬 用, 治療腎結石及膀胱結石, 效果甚佳.
*經驗 : 馬金水, 馬快水鍼治雙足水氣.
       馬金水, 馬快水鍼可立止腎結石劇痛.
       馬金水, 馬快水爲治肩背腰痛在膀胱經第二行外側者之特效穴. 取名馬金水, 金指肺, 水指         腎, 故治肺腎之病, 尤其治腎病. 曰馬者, 形容其效速有如馬之奔馳(달릴 치, 질주할 치)         也.
       馬金水, 馬快水治腰眼痛.
[腑快穴]
*取穴 : 與鼻下緣齊平, 從鼻角向外橫開五分處.
*解剖 : 腎之神經, 六腑神經.
*主治 : 腹脹, 腹疼痛, 疝氣.
*手術 : 1-3分.
*說明 : 本穴位置與大腸經之迎香相符.
[六快穴]
*取穴 : 從人中之中央向外平開一寸四分處.
*解剖 : 分泌神經.
*主治 : 尿道結石, 尿道炎.
*手術 : 1-3分.
*運用 : 與馬快水穴配鍼治尿道結石.
*經驗 : 本穴治陰莖痛, 龜頭長紅點有效.
 
 
 
 
[七快穴]
*取穴 : 當嘴角外開五分處.
*解剖 : 肺神經.
*主治 : 面部麻痺, 肺虛弱, 尿道結石.
*手術 : 鍼從嘴角向外斜 , 鍼深五分至一寸五分.
*運用 : 右 麻痺取左穴, 左 麻痺取右穴.
*說明 : 本穴位置與胃經之地倉相符, 作用亦同.
*經驗 : 本穴可治坐骨神經痛, 以有反應點爲取穴依據.
[木枝穴]
*取穴 : 從馬金水穴向外上方斜開一寸處.
*解剖 : 肝膽神經.
*主治 : 肝虛, 膽虛, 膽結石, 小兒夜哭.
*手術 : 1-3分.
*說明 : 本穴位置與胃經之下關相符, 治療各種膽病, 尤其是膽結石, 確具卓效, 治療膽虛所致各         病, 效果亦佳.
*經驗 : 本穴可立止膽石疼痛.
       六快, 七快, 木枝等穴對於結石症僅具促進其排出之效, 而無溶化結石之功.
[水通穴]
*取穴 : 當嘴角直下四分處.
*解剖 : 腎神經.
*主治 : 腎臟性之風濕病, 腎機能不 之疲勞, 頭暈, 眼花, 腎虛, 腎虧, 腰痛, 閃腰,  氣.
*手術 : 鍼由內向外斜 , 鍼深一分至五分.
[水金穴]
*取穴 : 從水通穴向裡平開五分處.
*解剖 : 腎神經.
*主治 : 同水通穴.
*手術 : 鍼由內向外斜 , 鍼深一分至五分.
*運用 : 水通, 水金兩穴均主治腎病, 取穴下鍼時應就發靑處鍼之.
*說明 : 水通穴位於嘴角下五分, 水金穴位置則以水通爲準與嘴脣平行內開五分, 一般而言出現該         穴主治病症之際, 此二穴附近經常出現烏靑, 若就發靑處鍼之, 效果尤佳, 水金 水通順氣         作用極强, 擧凡咳嗽, 氣喘, 打 , 腹脹, 嘔吐, 乾 亂等皆有特效, 對於腎虧所致各病, 本         穴又有補虛之效, 爲董師常用要穴之一.
*經驗 : 鍼刺水金, 水通兩穴, 一般由水金透水通.
       水金, 水通能降一切氣逆, 無論胸悶, 腹脹等症皆治之, 尤擅(마음대로 천, 하고 싶은 대         로 할 천)降腎不納氣, 故治腎喘.
       外感初得, 肺氣上逆而咳者, 水金, 水通配尺澤有特效.
       水金, 水通能治衝氣上逆而 逆不止者, 可在本穴區連取三鍼, 無不效者.
       治腰痛以穴區附近有烏色反應點者有效.
       水金, 水通配靈骨, 大白治腰圍大由於脹氣者有效.
       水金, 水通主治各症若見穴區附近有靑黑筋, 對準靑筋 之, 效果尤佳.
       一般言, 腎喘主用水金, 水通, 肺喘主用駟馬穴, 心喘主用三士穴.
[玉火穴]
*取穴 : 當眼中央正下方之 骨直下陷凹處.
*解剖 : 心 肝神經.
*主治 : 心經之坐骨神經痛, 肩臂痛, 四肢痛, 膝蓋痛,  骨痛,  (뺨 시)骨痛.
*手術 : 1-3分.
[鼻翼穴]
*取穴 : 當鼻翼中央上端之溝陷中.
*解剖 : 肺 腎 脾神經.
*主治 : 眉稜骨痛, 頭昏眼花, 腎虧之各種神經痛, 半身不遂, 四肢骨痛,  面麻痺, 舌痛, 舌硬,          舌緊, 偏頭痛, 喉痛.
*手術 : 1-2分.
*說明 : 玉火及鼻翼二穴均爲鎭痛要穴, 玉火善治血虛血瘀所致之各種疼痛, 鼻翼善治氣虛氣鬱所         致之各種疼痛. 鼻翼穴尙能消除疲勞, 提神醒腦尤爲妙用.
*經驗 : 本穴爲消除疲勞之妙穴.
[州火穴]
*取穴 : 用手壓耳抵(밀 저, 밀어젖힐 저)頭, 在耳尖上一寸半處.
*解剖 : 心之神經.
*主治 : 心跳, 心臟性之風濕病, 四肢無力及腰痛.
*手術 : 1-3分.
[州金穴]
*取穴 : 從州火穴向後一寸處.
*解剖 : 肺之神經.
*主治 : 肺經之腰痛, 坐骨神經痛及風濕病.
*手術 : 1-3分.
[州水穴]
*取穴 : 在後腦高骨之尖端中央一穴, 其上八分又一穴, 共二穴.
*解剖 : 腎之神經.
*主治 : 腰部脊椎骨痛, 下肢麻痺, 神經無力.
*手術 : 1-3分.
*經驗 : 州火, 州金, 州水三穴可治坐骨神經痛, 但宜先辨爲何臟腑引起者.
 
 
 
 

第十二章 後背部位
[分枝上穴]
*取穴 : 在肩峯突起後側直下之腋縫中, 當肩胛關節之下一寸處.
*解剖 : 分泌神經.
*主治 : 藥物中毒, 蛇 蝎 蜈蚣等蟲毒, 狐臭, 口臭, 糖尿病,  (두풍 풍, 미치광이 풍)狗咬傷,          小便疼, 血淋, 性病之淋病, 食物中毒, 服毒自殺(輕則可治, 重則難醫), 全身發 , 瓦(기         와 와, 질그릇 와)斯(어조사 사)中毒.
*手術 : 1-1.5寸.
[分枝下穴]
*取穴 : 當分枝上穴之直下一寸處再向內橫開五分處.
*解剖 : 分泌神經, 肺分支神經, 乳神經.
*主治 : 同分枝上穴各症及乳炎.
*手術 : 0.5-1寸.
*運用 : 本穴通常爲分枝上穴之配鍼.
*經驗 : 分枝上 下二穴治食物中毒欲嘔吐者立效.
       本穴治被蜜蜂 (차오 오, 집게발 오)刺有特效.
       本穴治紅腫性 瘡有效.
[七星穴]
*取穴 : 包括在項部入髮際八分之總樞穴, 其下一寸之分樞穴, 下二寸之時樞穴, 以及向兩旁橫開         八分去髮一寸之支禹穴, 及支禹穴下一寸之士禹穴(共七穴).
*解剖 : 總樞, 分樞及時樞三穴屬腦總神經, 兩支禹及士禹穴屬肺分支神經.
*主治 : 嘔吐(五藏不安), 感冒頭痛, 小兒高燒, 小兒各種風症.
*手術 : 用三稜鍼放血, 以總樞, 時樞三穴爲主, 支禹, 士禹穴爲配鍼.
*注意 : 放血時, 應用拇指及食指 (모을 열)起血位肌肉, 然後對準穴位 鍼出血,  小兒應特別         注意, 以免上傷腦部總神經, 下傷丹田, 致耳聾音啞.
*說明 : 總樞穴卽督脈之風府穴, 分樞卽督脈之啞門穴, 雖然因爲有七個穴道, 故稱七星, 但 不         需要每個穴都鍼, 一般只要鍼總樞(風府), 分樞(啞門)卽能達到療效, 點刺出血效果更佳.
*經驗 : 屢次感冒未治癒, 氣血凝滯不適或頭抽痛, 放血卽舒.
       急性腸炎, 尤其夏日中暑引起者效佳.
 
 
 
 
 

[五嶺穴]
*取穴 : 包括五道穴線, 第一道穴線從大椎骨下第二節江口穴起, 每下一節爲一穴, 其順序爲火曲,         火雲, 火長, 火明, 火校, 火門, 土月, 土洩, 直至第九椎下土克穴爲止, 共十穴. 第二條穴         線(左右共兩條)從江口穴向左右平開四指, 金北穴起下一寸爲一穴, 其順序爲金斗, 金吉,         金陵, 火金, 木東, 木杜, 直至木梅穴爲止, 共八穴. 第三條穴線(左右共兩條)從第二條線         向外橫開四指, 共有金枝, 金精, 金神, 木原, 木太, 木菊, 木松七穴, 每穴間隔約一寸.
*解剖 : 從火雲穴至火門穴屬心之神經.
       從土月穴至土克穴屬脾之神經.
       從火金穴以上屬心肺交叉神經.
       從火金穴以下, 左邊屬肺神經, 右邊屬肝神經.
       從金神穴以上屬肺之神經.
       從金神穴以下, 左邊屬肺脾交叉神經, 右邊屬肝肺交叉神經.
*主治 : 血壓高, 重感冒, 發高燒, 發冷, 突然間引起之頭暈, 頭痛, 高血壓引起之手足麻痺, 半身         不遂, 陰 亂, 陽 亂, 嘔吐及各種 症, 血管硬化之腰痛, 乾 亂, 陰陽 亂, 急性胃痛.
*手術 : 用三稜鍼 出血.
*注意 :  鍼部位應先以酒精棉花擦(비빌 찰, 문지를 찰)淨, 然後以手指或鍼柄按壓穴位始可          之.
*說明 : 五嶺穴因鍼刺穴位成五行排列, 且位於身體較高之背脊部位, 古稱五嶺穴.
       五嶺穴之第一行爲脊椎線, 自第一椎起, 每下一椎一穴, 計有十穴. 第二行自第一椎旁開三         寸起每下一椎一穴, 計有八穴, 第三行自第一椎旁開六寸起每下一椎一穴, 計有七穴, 上述         各穴除第一行位於脊椎只有一條外, 第二 三行左右對稱排列, 因此總計有四十穴.
       爲了便於應用, 可以如下之方法記憶, "一椎直下連十穴, 一椎旁三連八穴, 一椎旁六連七         穴".
       五嶺穴之第一行與督脈重複, 第二行與膀胱經重複, 穴位不再此對說明, 因係以點刺治療,         作用與督脈及膀胱經有出入, 因此 (따로 령)立穴名.
       治療時不必四十穴均鍼, 可鍼對上述各病之發病原因及症狀牽連臟腑, 按前述解剖有關之         臟腑神經解剖部位施鍼, 完全以點刺爲主.
[雙鳳穴]
*取穴 : 從大椎骨以下第二與第三脊椎骨間, 向左右橫開一寸五分之火鳳穴起, 每下一寸一穴, 其         順序爲火主, 火妙, 火巢, 火重, 火花, 火蜜七次(左右共十四穴).
*解剖 : 心之神經.
*主治 : 手痛脚痛, 手麻脚麻, 手足血管硬化.
*手術 : 用三稜鍼出血.
*說明 : 雙鳳穴顧名思義計有兩行, 位置爲自第二椎旁開寸半起每下一寸一穴連續七穴(雙側計十         四穴), 點刺時以患側爲主, 左病鍼左穴, 右病鍼右穴.
 
 
 

[九 穴]
*取穴 : 包括火鳳, 火主, 火妙, 金堂(金斗上二寸), 金北, 金斗, 金吉, 金枝, 金精九穴.
*解剖 : 心 肺神經.
*主治 :   .
*手術 : 用三稜鍼出血.
*說明 : 本穴之排列共分三行, 位置爲第二椎旁開寸半之火鳳穴起, 每下一寸一穴, 計有三穴(含火         鳳), 大椎旁開三寸之金堂穴起, 每下一寸一穴, 計有四穴(含金堂), 第二椎旁開六寸之金         枝及下一寸之金精, 計二穴, 總共九穴, 爲治療  之要穴, 故稱九 穴, 可記憶爲"二椎         寸半連三穴, 一椎旁三連四穴, 二椎旁六連二穴".
[三金穴]
*取穴 : 包括金斗, 金吉, 金陵三穴.
*解剖 : 心肝交叉神經.
*主治 : 膝蓋痛.
*手術 : 用三稜鍼出血. 左痛取左穴, 右痛取右穴, 兩脚痛則雙邊取穴.
*說明 : 金斗, 金吉, 金陵三穴分別位於第三四五椎外開三寸處, 相當於膀胱經之魄戶, 膏 , 神堂穴, 點刺出血少許, 治療膝關節疼痛, 確有立竿見影之效, 數年大疾亦往往癒於 (빠를 곽)然.
[精枝穴]
*取穴 : 包括金精, 金枝兩穴.
*解剖 : 肺腎交叉神經.
*主治 : 小腿發脹, 小腿痛.
*手術 : 用三稜鍼出血.
*說明 : 精枝穴含金精, 金枝兩穴, 分別位於第二椎及第三椎旁開六寸處, 點刺出血, 治療小腿酸         脹疼痛, 效果極爲迅速而突出.
[金林穴]
*取穴 : 包括金神, 木原, 木太三穴.
*解剖 : 肺總神經, 右屬肝腎交叉神經, 左屬脾腎交叉神經.
*主治 : 血管硬化之坐骨神經痛.
*手術 : 用三稜鍼放血.
*說明 : 金神, 木原, 木太三穴分別位於第四五六椎外開六寸處, 亦卽緊接於精枝穴下, 點刺治療         大腿及坐骨神經痛確有卓效.
[頂柱穴]
*取穴 : 包括金吉, 金陵, 火金, 金神, 木東, 木杜, 木梅, 木原, 木太, 木菊, 木松十一穴(兩邊共         二十二穴).
*解剖 : 右屬心肝肺交叉神經, 左屬心肝脾交叉神經.
*主治 : 血管硬化之腰痛, 閃腰,  氣.
*手術 : 用三稜鍼出血.
*說明 : 頂柱穴計有十一穴, 兩側合計則爲二十二穴, 分二行排列, 第四椎至第九椎每椎旁開三寸         各一穴, 計六穴, 第四椎至第八椎每椎旁開六寸各一穴, 計五穴, 可記憶爲"四椎旁三連六         穴, 四椎旁六連五穴".
[後心穴]
*取穴 : 包括大椎骨下第四個脊椎關節處火雲, 火長, 火明, 火校, 火門, 土月六穴及脊椎旁開一寸         五分之火妙, 火巢, 火重, 火花四穴(兩邊共八穴)與金吉, 金陵, 火金三穴(兩邊共六穴).
*解剖 : 心之總神經.
*主治 : 羊毛 ,  瘡, 心臟衰弱, 胃病, 急性心臟痲痺, 風寒入裏, 重感冒, 中風, 各種急性 症.
*手術 : 治羊毛 (羊毛 )時, 用三稜鍼對제著紫點(重者現黑點)將毛絲抽出, 治 瘡, 心臟衰弱          及胃病用三稜鍼出血(限於四肢及面部之 瘡).
*說明 : 後心穴計有十三穴, 兩側合計則爲卄穴, 位置分別爲第一行自第四椎起(含第四椎)每下一         椎一穴, 計六穴, 第二行自第四椎至第七椎計四椎, 每椎旁開寸半各一穴, 共四穴. 第三行         自第四椎至第八椎計三椎, 每椎旁開三寸各一穴, 共三穴. 本穴治療上述各症確有卓效. 可         以如下方法記憶"四椎直下連六穴, 四椎寸半連四穴, 四椎旁三連三穴".
[感冒三穴]
*部位 : 包括安全, 金斗(兩邊)三穴.
*取穴 : 安全穴在大椎骨下緣陷凹處, 金斗穴在大椎之下第五椎旁開四指處.
*解剖 : 安全穴爲脊椎總神經及四肢神經所在, 金斗穴爲心臟二尖瓣神經所在.
*主治 : 重感冒.
*手術 : 用毫鍼鍼入皮下卽見奇效.
*說明 : 此處所指之安全應係指督脈之大椎而言金斗穴卽膀胱經之膏 穴, 大椎連同兩側之膏           計三穴治感冒甚效, 故稱"感冒三穴".
[水中穴]
*取穴 : 當第十三椎下旁開一寸五分處.
*解剖 : 腎總神經.
*主治 : 腎虧, 腎虛, 腎臟炎, 婦科經脈不調, 便秘, 口渴, 腰脊椎骨痛.
*手術 : 0.8-1寸.
*說明 : 水中穴位置與膀胱經之三焦兪位置相符.
[水腑穴]
*取穴 : 當第十四脊椎骨下旁開一寸五分處.
*解剖 : 腎總神經.
*主治 : 脊椎骨痛及彎曲困難, 婦女經脈不調, 腎虛, 腎臟炎, 口渴, 便秘, 腸炎, 失眠, 陽萎, 早          洩, 頭痛, 糖尿, 閃腰,  氣, 頭暈眼花, 腰酸背痛, 急性腎炎, 膀胱結石, 小便不通, 死胎         不下.
*手術 : 0.8-1寸.
*說明 : 水腑穴位置與膀胱經之腎兪位置相符.
 
 
 

[三江穴]
*取穴 : 包括第十三椎下之分線穴起, 每下一節一穴, 其順序爲水分, 水克, 水管, 六宗, 鳳巢, 主         巢七穴及十四椎下旁開四指之六元, 六滿, 六道, 華巢, 環巢, 河巢六穴(兩邊共十二穴).
*解剖 : 腎神經及六腑神經.
*主治 : 經閉, 子宮炎, 腸炎, 閃腰,  氣, 急性腸炎.
*手術 : 用三稜鍼出血.
*說明 : 三江穴包含兩側之雙河穴及中央十三椎下每下一椎一穴之連續七穴, 計有三行, 故稱爲三         江穴, 除治療上述症狀外, 亦含有雙河穴之療效, 可記爲"十三椎下連七穴, 十四旁三連六         穴".
[雙河穴]
*取穴 : 包括第十四椎下之六元, 六滿, 六道, 華巢, 環巢, 河巢六穴(兩邊共十二穴).
*解剖 : 腎神經, 六腑交叉神經.
*主治 : 手臂痛, 肩背痛.
*手術 : 用三稜鍼出血.
*注意 : 出黑血有效, 出紅血無效.
*說明 : 雙河穴亦爲兩行, 位置爲自第十四椎旁開三寸起, 每下一椎旁開三寸各一穴, 計六穴, 兩         側合計十二穴, 其位置分佈與膀胱經符合, 記爲"十四旁三連六穴".
[  穴]
*取穴 : 包括第二十椎下之妙巢穴, 二十一椎下之上對穴及上對穴下一寸之上高穴, 共三穴.
*解剖 : 小腦神經.
*主治 : 小腦痛, 小腦發脹, 項骨正中脹痛.
*手術 : 用三稜鍼出血.
*說明 :   穴治療上述各症及後頭痛, 確有卓效.

第十三章 前胸部位
[喉蛾九穴]
*取穴 : 在喉結及其上一寸與下一寸五分處,  (따로 령, 별다른 령)加該三處各左右旁開一寸五         分處, 共九穴.
*解剖 : 肺神經.
*主治 : 喉蛾, 喉痛, 甲狀腺炎, 喉 , 痰塞喉管不出(呼吸困難, 狀如哮喘).
*手術 : 用三稜鍼放血.
*注意 :  鍼時需將穴部皮肉 起, 以免 傷筋及軟骨.
*說明 : 喉蛾九穴因治喉蛾(白喉),  且有九穴而得名.
*經驗 : 急性扁桃腺發炎, 口不能開, 非放血不可. 但不必九穴都要全放, 只要在上下同一直線上         每三穴列爲一組, 任取一組卽可.
 
 
[十二 穴]
*取穴 : 平行鎖骨下一寸三分處共三穴, 再下一寸五分處又三穴, 兩邊總共十二穴.
*解剖 : 肺神經.
*主治 :   , 血管硬化之哮喘, 乾 亂.(傷寒, 重感冒,  亂均會引起  )
*手術 : 用三稜鍼出血.
*說明 : 十二 穴因治  (猩紅熱),  且有十二穴而得名.
*經驗 :   爲 症的一種, 患此症者坐立不安如 子故名, 於本穴組放血有效.
[金五穴]
*取穴 : 在胸骨上端半月狀之下陷凹處金肝穴, 每下一節爲一穴, 其順序爲金陰, 金陽, 金轉, 金焦         共五穴.
*解剖 : 心神經, 氣管神經.
*主治 : 乾 亂, 消化不良(胃脹), 肋痛, 氣管不順, 各種 症.
*手術 : 用三稜鍼出血.
*說明 : 金五穴之金肝穴卽任脈之天突穴, 其下之金陰, 金陽, 金轉, 金焦四穴亦卽任脈璇璣, 華          蓋, 紫宮, 玉堂等穴.
[胃毛七穴]
*取穴 : 從岐骨下緣陷凹處起, 直下一寸一穴, 共三穴. 旁開一寸五分各兩穴(兩邊四穴).
*解剖 : 心胃交叉神經.
*主治 : 羊毛 , 胃病, 各種 亂, 心跳, 胃出血.
*手術 : 用三稜鍼出血, 治羊毛 則需抽出毛絲.
*說明 : 胃毛七穴部位之旁開"一寸五分"應爲"二寸"方爲正確, 因此胃毛七穴之位置應係鳩尾, 巨         闕, 上脘(以上三穴屬任脈)及兩旁之不容, 承滿(屬胃經), 兩側計四穴, 總共七穴, 位於胃         部附近,  以治胃病爲主, 故稱胃毛七穴.
[腑巢二十三穴]
*取穴 :  臍直上一寸一穴共二穴,  臍每下一寸一穴共五穴,  臍旁開一寸一穴, 其上一穴, 其         下二穴(共四穴, 兩邊共八穴),  臍旁開兩寸一穴, 其上一穴, 其下二穴(共四穴, 兩邊共八         穴), 總共二十三穴.
*解剖 : 六腑神經.
*主治 : 腸炎, 子宮炎, 腎炎, 腎痛, 臍痛.
*手術 : 用三稜鍼出血.
*說明 : 腑巢二十三穴雖有二十三穴之多, 但 不每穴皆用, 在精穴簡鍼原則下, 一般只鍼以 臍         爲中心, 四旁各開一寸之穴位爲主, 隨病情之嚴重而向四方擴張用穴.
*經驗 : 本穴組治絞腸 特效, 一次痛卽止. 痛止後可用藿香正氣散加黃柏, 黃連以去熱.

第二章 一一部位
[大間穴]
*取穴 : 平臥, 手心向上, 取食指第一節中央偏橈側三分處.
*解剖 : 橈骨神經之皮下枝, 心臟及六腑分支神經.
*主治 : 心臟病, 膝蓋痛, 小腸氣, 疝氣(尤具特效), 眼角痛, 睾丸墜痛, 手指麻木.
*手術 : 五分鍼, 正下一分爲心臟分支神經, 正下二至二點五分爲大小腸神經.
*注意 : 禁忌雙手取穴.
*經驗 : 本穴治疝氣限於寒疝.  腺炎引起之睾丸炎無效. 久年疝氣則無反應點, 亦無效.
       大間, 小間, 外間, 浮間, 中間治疝氣以穴位上有烏點或靑色反應點, 鍼之必效.
       治手指麻木先鍼對側金門及束骨, 再鍼本穴.
[小間穴]
*取穴 : 平臥, 手心向上, 取食指第一節外上方, 距大間穴高二分.
*解剖 : 橈骨神經之皮下枝, 肺分支神經, 心臟及六腑分支神經.
*主治 : 支氣管炎, 吐黃痰, 胸部發悶, 心跳, 膝蓋痛, 小腸氣, 疝氣, 眼角痛.
*手術 : 五分鍼, 正下一分治心臟, 二至二點五分爲肺分支神經.
*注意 : 禁忌雙手取穴.
*說明 : 大間 小間兩穴皆位於陰掌食指第一節B線上, 取穴採三分點法, 卽以兩指節距離之1/3處         各取一穴, 在上者( (기댈 고, 의지할 고)指尖者)爲小間, 在下者( 掌者)爲大間.
*經驗 : 咳嗽若有反應點者有效.
[浮間穴]
*取穴 : 食指第二節正中央線向外開二分, 距第三節橫紋三分三處.
*解剖 : 橈骨神經之皮下枝, 心臟及六腑分支神經.
*主治 : 疝氣, 尿道炎, 小腸氣, 牙痛, 胃痛.
*手術 : 1-2分.
*注意 : 禁忌雙手同時取穴.
[外間穴]
*取穴 : 當食指第二節正中央線外開二分, 距第三節橫紋六分六處.
*解剖 : 橈骨神經之皮下枝, 心臟及六腑分支神經.
*主治 : 疝氣, 尿道炎, 小腸氣, 牙痛, 胃痛.
*手術 : 五分鍼, 鍼深一分至二分.
*注意 : 禁忌雙手同時取穴.
*說明 : 浮間, 外間兩穴均在陰掌食指第二節之B線上, 取穴採三分點法, 下穴爲外間, 上穴爲浮          間.
 
 

[中間穴]
*取穴 : 當食指第一節正中央.
*解剖 : 橈骨神經之皮下枝, 肺分支神經, 心臟及六腑神經.
*主治 : 心跳, 胸部發悶, 膝蓋痛, 頭暈, 眼昏, 疝氣.
*手術 : 五分鍼, 鍼深一分至二分半.
*運用 : 治疝氣成方 - 外間, 大間, 小間, 中間四穴同時用鍼爲主治疝氣之特效鍼.
*注意 : 禁忌兩手同時取穴.
*說明 : 上述之大間, 小間, 外間, 浮間, 中間等穴均忌雙手取穴, 一般而言, 單手取穴, 以男左女         右爲準則.
       上述諸穴爲治疝之特效穴, 若能配合三稜鍼在內 及內 周圍點刺放血, 效果更佳.
[還巢穴(凰巢穴)]
*取穴 : 當無名指外側正中央點.
*解剖 : 肝副神經, 腎副神經.
*主治 : 子宮痛, 子宮瘤, 子宮炎, 月經不調, 赤白帶下, 輸卵管不通, 子宮不正, 小便過多, 陰門         發腫, 安胎, 豫防流産.
*手術 : 五分鍼, 鍼深一至三分.
*注意 : 禁忌雙手同時取穴.
*說明 : 還巢穴位於陰掌無名指第二節E線上, 僅一穴, 取穴採二分點法, 卽無名指第二節 近小         指之側黑白肉際重點.
[鳳巢穴]
*取穴 : 當無名指中節內側正中央點.
*解剖 : 肝副神經, 腎副神經.
*主治 : 同凰巢.
*手術 : 1-3分.
*經驗 : 鳳巢, 凰巢配婦科穴爲治不孕症之特效穴, 一般在卄次以內可以獲得喜訊.
[指駟馬穴]
*取穴 : 當食指背第二節中線外開二分之中點一穴, 其上三分一穴, 其下三分一穴, 共三穴.
*解剖 : 橈神經, 正中神經, 肺分支神經.
*主治 : 肋膜炎, 肋膜痛, 皮膚病,  面黑斑, 鼻炎, 耳鳴, 耳炎, 頭昏.
*手術 : 半分.
*說明 : 指駟馬位於食指背第二節小側, 計三穴, 取穴採四分點法.
*經驗 : 治乳水不退之疾.
 
 
 
 
[指五金, 指千金穴]
*取穴 : 當食指背第一節中央線外開二分直線上, 距第二節橫紋三分三爲指五金穴, 六分六爲指千         金穴.
*解剖 : 橈神經, 肺分支神經.
*主治 : 腸炎, 腹痛.
*手術 : 半分.
*說明 : 指五金, 指千金位於食指背第一節小側, 計二穴, 取穴三分點法, 下穴爲指五金, 上穴爲指         千金.
*經驗 : 本穴對於一般氣痛有效, 但對於胃或十二指腸潰瘍之類僅能止痛, 無法根治.
[心膝穴]
*取穴 : 當中指背第二節兩側之中央點共二穴.
*解剖 : 正中神經(卽脊椎神經), 心臟分支神經.
*主治 : 膝蓋痛, 肩胛痛.
*手術 : 半分.
*說明 : 心膝穴位於陽掌中指第二節大側, 小側之中央各一穴, 取穴採二分點法.
*經驗 : 本穴主脊椎痛, 膝無力, 膝關節痛及曲泉穴一帶疼痛.
[木火穴]
*取穴 : 當中指背第三節橫紋中央點.
*解剖 : 正中神經, 心臟及肝分支神經.
*主治 : 半身不遂.
*手術 : 橫鍼皮下半分.
*注意 : 第一次限用五分鐘, 五日後限用三分鐘, 又五日後限用一分鐘. 時間及次數均不可多用.
*經驗 : 本穴一般應用於小腿 脹痛及曲泉穴一帶緊張.
       配肺心治頭痛.
[肺心穴]
*取穴 : 當中指背第二節中央線, 距上下橫紋三分三各一穴, 共二穴.
*解剖 : 正中神經, 心臟及肺分支神經.
*主治 : 脊椎骨疼痛,  頸痛, 小腿脹痛.
*手術 : 橫鍼皮下半分.
*說明 : 肺心穴位於中指背第二節中央線上, 計二穴, 取穴採三分點法.
*經驗 : 本穴治尾 椎(第十六椎以下)至尾 骨尖端痛有特效. 但尾 骨尖端痛不屬本穴主治範           圍.
        本穴治 (허리뼈 가)骨後上脊兩側痛有特效.
        本穴治足 痛,  (목줄기 발, 배꼽 발)子痛.
 
 
 
[二角明穴]
*取穴 : 當中指背第一節中央線, 距第二節橫紋三分三一穴, 六分六一穴, 共二穴.
*解剖 : 橈尺交叉神經, 腎神經.
*主治 : 閃腰 氣, 腎痛, 眉稜骨痛, 鼻骨痛.
*手術 : 橫鍼皮下半分.
*說明 : 二角明位於陽掌中指第一節中央線上, 計有二穴, 取穴採三分點法.
       本穴治療腰痛閃腰 氣, 眉稜骨痛, 鼻骨痛, 效果顯著, 鍼刺時向外沿皮刺.
*經驗 : 本穴治腰眼痛及眉稜骨痛最具特效.
       腎募京門穴處痛鍼本穴有效.
       本穴配中白穴治前額痛.
[膽穴]
*取穴 : 當中指第一節兩側之中點, 共二穴.
*解剖 : 橈尺神經皮下枝, 膽神經.
*主治 : 心驚, 小兒夜哭.
*手術 : 以三稜鍼 出血.
*說明 : 膽穴位於陽掌中指第一節大側, 小側中點各一穴, 取穴仍採二分點法.
       膽穴除治療小兒夜哭, 心驚外, 用毫鍼治療膝痛亦極特效.
*經驗 : 主足外 痛, 足 腱痛, 手大指痛.
       治眼瞼麥粒腫.
[指三重穴]
*取穴 : 當無名指中節中央線外開二分之重點一穴, 其上三分一穴, 其下三分一穴, 共三穴.
*解剖 : 尺神經, 肝副神經, 腎副神經.
*主治 : 驅風,  面神經麻痺, 乳腫大, 肌肉萎縮.
*手術 : 半分.
*說明 : 指三重位於陽掌無名指第二節小側, 計有三穴, 取穴採四分點法.
*經驗 : 本穴治偏頭痛有特效.
       本穴治後頭痛, 後項痛配人皇穴.
[指腎穴]
*取穴 : 當無名指第一節中央線外開二分之中點一穴, 其上三分一穴, 其下三分一穴, 共三穴.
*解剖 : 尺神經, 肝副神經, 腎副神經.
*主治 : 口乾, 腎虧, 心臟衰弱, 背痛.
*手術 : 半分.
*運用 : 治背痛宜三鍼同下.
*說明 : 指腎穴位於陽掌無名指第一節小側, 計有三穴, 取穴採四分點法.
*經驗 : 主治 背肌疼痛.
 
 

[火膝穴]
*取穴 : 當小指甲外側角之後二分處.
*解剖 : 尺神經, 心臟神經.
*主治 : 膝蓋痛, 關節炎, 心臟性之風濕病. 因生氣而痰迷心竅之精神病兩邊同用.
*手術 : 半分.
*說明 : 火膝穴卽"十四經穴"小腸經之少澤穴.
*經驗 : 治肩臂不擧屬心者有特效.
       各種急性心痛,  胃特效.
       治心臟二尖瓣阻塞引起曲泉至陰陵泉(膝關節內後緣)一帶筋急,  (=恥=부끄러워할 치)骨         至大腿足陽明胃經一帶 痛, 膝蓋痛等.
[木穴](又名感冒穴)
*取穴 : 當掌面食指之內側, 距中央線二分之直線上, 上穴距第二節橫紋三分三, 下穴距第二節橫          紋六分六, 共二穴.(男左女右或右穴爲主)
*解剖 : 正中神經, 指掌側固有神經, 肺神經.
*主治 : 肝火旺, 脾氣躁, 眼發乾, 流淚, 發汗, 止汗, 感冒, 發寒熱, 皮膚病, 手掌皮膚硬化(鵝掌         風), 角化不全(手掌心脫皮).
*手術 : 半分.
*說明 : 木穴位於陰掌食指第一節D線上, 計有二穴, 取穴採三分點法, 臨床多半只取一穴, 一般而         言, 以下穴爲準.
       木穴爲掌面常用穴道之一, 對於眼睛發乾, 眼易流淚, 手汗, 感冒, 手皮發硬等皆有療效.
       木穴治療鼻涕多, 及手掌皺裂, 手皮膚病尤具特效.
*經驗 : 本穴能止感冒流淸涕於片刻.
       本穴能止外感風邪不宣之皮膚騷 於數秒鐘之內, 誠神效之穴也.
[脾腫穴]
*取穴 : 當掌面中指第二節中央線上, 距第三節橫紋三分三一穴, 六分六一穴, 共二穴.
*解剖 : 正中神經, 脾神經.
*主治 : 脾腫大, 脾炎, 脾硬化.
*手術 : 半分.
*說明 : 脾腫穴位陰掌中指第二節C線上, 計有二穴取穴採三分點法.
*經驗 : 本穴配通山, 通關治消化不良有特效.
       本穴配足三里, 內關, 中脘 溫灸神闕, 氣海, 關元等穴, 治胃下垂有殊效.
[心常穴]
*取穴 : 當掌面中指第一節之中線外開二分, 距第二節橫紋三分三一穴, 六分六一穴, 共二穴.
*解剖 : 正中神經, 心臟神經, 指掌側固有神經.
*主治 : 心跳, 心臟病, 心臟性之風濕病.
*手術 : 半分.
*說明 : 心常穴位於陰掌中指第一節D線上, 計有二穴, 取穴採三分點法.
*經驗 : 本穴治心悸及心跳過速有良效.
       慢性心臟擴大特效.

[木炎穴]
*取穴 : 在掌面無名指第二節中央線外開二分, 距第三節橫紋三分三一穴, 六分六一穴, 共二穴.
*解剖 : 尺神經, 肝神經, 指掌側固有神經.
*主治 : 肝炎, 肝腫大, 肝硬化.
*手術 : 半分.
*說明 : 木炎穴陰掌第二節D線上, 計二穴,取穴採三分點法.
*經驗 : 治肝火旺, 口苦睡不著(분명할 저, 드러날 저).
[三眼穴]
*取穴 : 當掌面無名指第一節中央線內開二分, 距第二節橫紋二分處.
*解剖 : 正中神經, 指掌側固有神經.
*主治 : 補鍼, 功同足三里穴.
*手術 : 鍼深半分.
*說明 : 三眼穴位於陰掌無名指B線上, 此穴僅一穴, 但不採二分點取穴, 該穴位於無名指第一節B         線上上1/3處.
[復原穴]
*取穴 : 當掌面無名指第一節之中央線外開二分直線之中點一穴, 其上三分一穴, 其下三分一穴,           共三穴.
*解剖 : 尺神經, 肝神經, 指掌側固有神經.
*主治 : 消骨頭脹大.
*手術 : 鍼深半分.
*說明 : 復原穴位於陰掌無名指第一節D線上, 計有三穴, 採四分點法取穴.
[眼黃穴]
*取穴 : 當掌面小指第二節之中央點.
*解剖 : 尺神經, 膽神經.
*主治 : 眼發黃.
*手術 : 鍼深半分.
*說明 : 眼黃穴位於陰掌小指第二節C線中央點上.
*經驗 : 本穴配合天黃, 明黃, 其黃能治慢性黃疸病.
       急性黃疸應與肝門穴配合.
 
 
 
 
 

[婦科穴]
*取穴 : 當大指背第一節之中央線外開三分, 距前橫紋三分之一處一穴, 距該橫紋三分之二處一穴,         共二穴(右手較佳).
*解剖 : 橈神經, 正中神經, 子宮神經.
*主治 : 子宮炎, 子宮痛(急性, 慢性均可), 子宮瘤, 小腹脹, 婦人久年不孕, 月經不調, 經痛, 月經         過多或過少, 白帶, 偏頭痛, 胸痛, 頭頂痛.
*手術 : 五分鍼, 鍼深二分, 一用兩鍼.
*說明 : 婦科穴位於大指背第一節小側, 計二穴, 取穴採三分點法.
       本穴爲婦科常用穴, 效果顯著.
*經驗 : 本穴治經痛不論前後期都有效.
       本穴治子宮前屈, 後屈, 左屈, 右屈不正都有奇效.
       本穴配鳳巢, 凰巢能治不孕症.
[制汚穴]
*取穴 : 當大指背第一節中央線上.
*解剖 : 橈神經淺枝.
*主治 : 久年惡瘡, 惡瘤開刀後刀口流水不止, 不結口.
*手術 : 以三稜鍼 出黑血者當時見效.
*說明 : 制汚穴位於大指背中央線上, 計三穴, 取穴採四分點法.
*經驗 : 一般瘡瘍久不收口, 流水不止, 鍼之有特效.
       開水 傷流水不止, 鍼之亦特效.
[止涎穴]
*取穴 : 當大指背第一節之內側(中央線內開二分), 距前橫紋三分之一處一穴, 又距該橫紋三分之         二處一穴, 共二穴.
*解剖 : 橈神經, 指掌側固有神經.
*主治 : 小孩流口水.
*手術 : 二分.
*說明 : 止涎穴位於大指背第一節內側, 計二穴, 取穴採三分點法.
[五虎穴]
*取穴 : 當大指掌骨第一節之外側, 每二分一穴, 共五穴.
*解剖 : 橈神經淺枝, 正中神經, 指掌側固有神經, 脾神經.
*主治 :   傷且腫, 脚 疼, 手指疼, 頭頂疼, 膝後疼.
*手術 : 鍼深二分.
*說明 : 五虎穴位於陰掌大指第一節A線上, 計五穴, 取穴採六分點法, 已如本節前言所述自上而         下, 依序爲五虎一, 五虎二, 五虎三, 五虎四, 五虎五.
       五虎穴應用廣泛, 對於脚 痛, 脚痛, 手痛, 效果顯著.
*經驗 : 五虎一 二治手指麻痛, 五虎二 三治足趾麻痛, 五虎三 四治足背麻痛, 五虎四 五治足          痛.
       足 痛以五虎四 五配小節, 不論 傷或其他原因引起者皆效, 但以 傷最具特效.
       治內外 痛五虎四 五配中 下白甚效.
       治膝痛五虎四 五配肩中穴.
*五虎穴之順序爲自 (기댈 고, 의지할 고)指尖的一端向腕部依次爲五虎一, 二, 三, 四, 五.
第四章 三三部位
[其門穴]
*取穴 : 當橈骨之外側, 距手腕橫紋後兩寸處.
*解剖 : 此處有短伸拇筋, 頭靜脈, 橈骨動脈枝, 後下膊皮下神經, 橈骨神經, 肺支神經.
*主治 : 婦科經脈不調, 赤白帶下, 大便脫肛, 痔瘡痛.
*手術 : 臂側放, 鍼斜刺約與皮下平行, 鍼入二至五分.
[其角穴]
*取穴 : 在其門穴後二寸處.
*解剖, 主治, 手術 : 同其門穴.
[其正穴]
*取穴 : 在其門穴後四寸, 卽其角穴後二寸處.
*解剖, 主治, 手術 : 同其門穴.
*運用 : 其門, 其角, 其正三穴同用(卽一用三鍼).
*說明 : 其門, 其角, 其正三穴均位於大腸經上, 因此治療痔瘡有效, 鍼刺時採皮下鍼, 自其門向其         角橫透, 效果尤佳, (蓋大腸 穴溫溜適在其門, 其角之間,  穴有調整氣血之功), 單用其         門其角其正卽能見效, 但如於委中穴點刺後, 再鍼此穴, 效果尤其顯著. 可期迅速 (병나         을 전)癒.
*經驗 : 其門, 其角, 其正三穴治療痔瘡幷不理想, 但對於頑固性便秘却有特殊效果.
       本穴對於小腹氣脹效果良好.
       本穴對於女人性冷感效果良好.
       本穴對於女人難達高潮者亦有效, 約五 六次卽可見效果.(本症 非性冷感, 相反的, 性慾          (패려궂을 흔, 거스를 흔, 어길 흔)强, 只是無法達高潮而已)
[火串(꿸 관, 익힐 관)穴]
*取穴 : 手平伸, 掌向下, 從手腕橫紋中央直後三寸處取之, 握拳屈 掌心向下, 現溝凹處.
*解剖 : 有總指伸筋, 骨間動脈, 後下膊皮下神經, 橈骨神經, 肺分支神經, 心之副神經.
*主治 : 便秘, 心跳, 手下臂痛.
*手術 : 鍼深三分至五分.
*運用 : 左手下臂痛鍼右手穴, 右手下臂痛鍼左手穴.
*說明 : 火串穴卽三焦經之支溝穴, 治療便秘, 心跳, 手下臂痛, 確有卓效, 用治脇痛, 尤有特效.
[火陵穴]
*取穴 : 手撫胸取穴, 在火串穴後兩寸處.
*解剖 : 有骨間動脈, 橈骨神經之後枝, 心之副神經.
*主治 : 胸痛及發悶, 發脹, 手抽筋, 坐骨神經痛.
*手術 : 鍼深五分至一寸.
*經驗 : 火串, 火陵治外側型坐骨神經痛.
 

[火山穴]
*取穴 : 手撫胸取穴, 在火陵穴後一寸五分處.
*解剖, 主治 : 同火陵穴.
*手術 : 鍼深一寸至一寸五分.
*運用 : 左手抽筋取右手穴, 右手抽筋取左手穴. 胸部痛及發悶, 發脹則火陵, 火山兩穴同時用鍼,         但注意只宜單手取穴, 不可雙手同時用鍼.
*說明 : 火陵, 火山穴均位於三焦經上, 除治療手抽筋有效外, 治療胸痛, 胸悶, 胸脹亦有顯效, 蓋         三焦與心包表裏, 深鍼透經, 自是效果卓佳, 兩手同時下鍼, 據經驗 無不良作用, 又火陵         穴治少陽經走向之坐骨神經痛, 效果亦佳.
*經驗 : 手抽筋時取火陵, 火山, 左取右, 右取左.
[火腑海穴]
*取穴 : 手撫胸取穴, 在火山穴後兩寸處取之, 鍼向肺經方向刺.
*解剖 : 有長屈拇筋, 橈骨動脈, 中頭靜脈, 外膊皮下神經, 橈骨神經, 肺分支神經, 心之副神經.
*主治 : 咳嗽, 氣喘, 感冒, 鼻炎, 坐骨神經痛, 腿酸, 腰酸, 貧血, 頭暈, 眼花, 疲勞過度.
*手術 : 鍼深五分至一寸.
*運用 : 治貧血, 頭昏, 眼花, 腿酸. 疲勞過度時, 下鍼十分鐘後取鍼, 改用 (빠질 점, 팔 점)灸         三壯至五壯(不須下鍼, 僅灸三之五壯亦可), 隔日一灸, 灸上三個月, 可延年益壽. 灸至第         五, 第十,  第十五次, 下灸七壯至九壯(大壯), 卽每月大壯三次, 小壯十二次.
*說明 : 火腑海穴位置與大腸經之手三里穴相符, 主治亦大致相同.
*經驗 : 本穴配分金穴爲治感冒常用穴.
[手五金穴]
*取穴 : 手撫胸取穴, 當尺骨外側, 距腕豆骨六寸五分, 卽火山穴外開五分處是穴.
*解剖 : 肝分支神經.
*主治 : 坐骨神經痛, 腹痛, 小腿發脹, 脚痛, 脚麻.
*手術 : 3-5分.
[手千金穴]
*取穴 : 手撫胸取穴, 在尺骨外側, 距腕豆骨八寸, 手五金穴後一寸五分處取之.
*解剖 : 肺分支神經.
*主治 : 同手五金穴.
*手術 : 3-5分.
*運用 : 手五金與手千金兩穴同用, 惟禁忌雙手同時取穴.
*說明 : 手五金, 手千金穴之位置約距三焦經走向外開五分, 前文之腕豆骨改爲"腕橫紋"似更有助          於尋 (채울 조, 찾을 조)正確穴位, 手五金, 手千金一般均倒馬應用, 治上述各症確有          卓效, 手千金單獨治手臂瘡瘍初起特效.
*經驗 : 手五金, 手千金最常用於坐骨神經痛及小腿 脹痛.
       手千金, 手五金治胸悶立除.
       肝肺引起之坐骨神經痛一定有效.
 

[腸門穴]
*取穴 : 手撫胸取穴, 在尺骨之內側與筋腱之間, 距腕豆骨三寸處是穴.
*解剖 : 有尺骨動脈之背枝及尺骨神經, 肝之支神經, 腎之副神經.
*主治 : 肝炎之腸炎, 頭昏眼花.
*手術 : 3-5分.
*說明 : 腸門穴除治療上述症狀外, 在腹痛裡急後重或急欲如厠(= =뒷간 측)腹瀉之際, 以手按          壓, 卽能緩和肛門及大腸之緊張狀態, 而及時尋 處所解決.
*經驗 : 本穴治急慢性腸胃炎有特效.
       本穴治胃痛亦有特效.
       急性腸胃炎 腹膜炎有特效.
[肝門穴]
*取穴 : 手撫胸取穴, 當尺骨之內側中部, 距腕豆六寸處取之.
*解剖 : 此處爲總指伸筋, 岐出前膊骨間動脈之分枝, 肝及神經.
*主治 : 急性肝炎(特效).
*手術 : 鍼深三分至五分. 鍼下後立止肝痛, 將鍼向右旋轉, 胸悶卽解, 將鍼向左旋轉, 腸痛亦除.
*運用 : 腸門穴與肝門穴同時使用, 可治肝炎引起之腸炎. 單用左手穴, 禁忌雙手同時取穴.
*說明 : 肝門穴對於急性肝炎效果極佳, 由於肝左右側, 所以鍼治時以左手爲主卽可, 對於合倂腸         炎症狀, 則可加鍼腸門, 使成倒馬, 療效甚佳.
*經驗 : 本穴治療急性肝炎, 肝火旺有殊效. 如肝脈洪大者鍼之, 其脈立平, 口苦之症狀立除, 其功         效遠勝於十四經之行間穴.
       經實驗, 本穴對於B型肝炎之帶原者有特效, 一般可與天黃, 明黃, 其黃同用.
       治肝痛, 腸痛.
       一般治肝病皆肝門, 腸門合用.
[心門穴]
*取穴 : 手撫胸取穴, 在下尺骨內側陷處, 距 尖一寸五分是穴.
*解剖 : 在二頭膊筋間, 看下尺骨副動脈, 橈骨神經枝, 心之分支神經.
*主治 : 心臟炎, 心跳胸悶, 嘔吐, 肝 亂.
*手術 : 4-7分.
*運用 : 禁忌雙手用穴.
*說明 : 心門穴約在小腸經上, 治療心臟各病允(진실로 윤)爲特效, 又本穴治療大腿內側痛, 坐骨         神經痛, 尾 骨痛亦有特效.
*經驗 : 本穴治尾 骨尖端痛特效, 其效遠勝於十四經之崑崙穴.
       本穴治腹股溝疼痛有特效.
       本穴治心臟衰弱之坐骨神經痛特效.
       本穴治丹毒特效.
       本穴治膝內側疼痛特效.
       本穴對於頸部胸索乳突肌痛有效.
       治一切心臟病特效, 比心經穴道還好. 心臟休克可運用之, 但體溫喪失者仍以四逆湯爲佳.
 

[人士穴]
*取穴 : 手平伸, 掌心側向上, 從腕部橫紋上行四寸, 當前臂橈骨內側是穴.
*解剖 : 此處爲橈骨近關節處之上側, 有橈骨動脈枝, 外膊皮下神經, 橈骨神經之皮下枝, 肺支神         經, 心分枝神經.
*主治 : 氣喘, 手掌及手指痛, 肩臂痛, 背痛.
*手術 : 0.5-1寸.
*運用 : 鍼深五分治氣喘, 治手掌及手指痛, 肩臂痛, 背痛(患右用左穴, 患左用右穴), 鍼深一寸治         心臟病, 心跳.
*附 : 天士, 地士, 人士簡稱三士穴.
[地士穴]
*取穴 : 手平伸, 掌向上, 去腕橫紋七寸, 卽距人士穴後三寸, 當前臂橈骨內側是穴位.
*解剖 : 此處爲肱橈骨肌內緣, 屈拇長肌外緣, 正中神經之分枝, 橈骨神經與後臂神經之分佈區,           有橈骨動脈, 頭靜脈, 肺支神經, 心分支神經.
*主治 : 氣喘, 感冒, 頭疼, 腎虧, 心臟病.
*手術 : 鍼深一寸治氣喘, 感冒, 頭痛及腎虧. 鍼深一寸五分治心臟病.
[天士穴]
*取穴 : 在前臂橈骨之後部內側, 距地士穴三寸處是穴.
*解剖 : 肱橈骨肌外側, 爲橈骨神經, 後臂神經及正中神經分佈區, 有橈骨動脈, 頭靜脈, 肺支神          經, 腎之副神經.
*主治 : 氣喘, 鼻炎, 臂痛, 感冒, 胸部發脹.
*手術 : 1.5寸.
*運用 : 天士, 地士, 人士三穴配靈骨穴雙手同時用鍼爲治哮喘之特效鍼.
*說明 : 人士, 地士, 天士位置均在肺經上, 因此治療呼吸器官病效果極佳. 人士在太淵上四寸, 地         士則與孔最穴位置相符.
*經驗 : 三士穴對於心跳過速具有特效.
       三士穴對於氣喘具有特效, 其效大於天突,  中, 尺澤,  隆等穴.
       三士穴配靈骨治心臟無力, 心律不整.
[曲陵穴]
*取穴 : 平手取穴, 在 窩橫紋上, 在大筋之外側以大指按下,  伸屈時有一大凹陷處是穴.
*解剖 : 有肱二頭肌腱, 爲後臂皮神經及橈骨神經, 正中神經之分佈區, 有橈骨動脈, 頭靜脈, 心之         支神經, 肺之分支神經.
*主治 : 抽筋, 陽 亂, 氣喘,  關節炎, 心跳.
*手術 : 3-5分.
*運用 : 用三稜鍼刺曲陵穴內側之動脈血管, 使其出血, 可治陽 亂, 肝 亂, 心臟痲痺.
*說明 : 曲陵穴與肺經之尺澤穴位置相符, 主治功能亦相同, 點刺放血所治之病尤多, 允爲要穴.
*經驗 : 本穴放血治咽喉炎.
       本穴放血能平喘.
       胸悶氣欲絶者本處放血可以防止心臟痲痺.
       曲陵配靈骨穴治委中外筋緊


 


'鍼灸 小考 > 동씨침' 카테고리의 다른 글

동씨침 혈위  (0) 2016.10.08
동씨침 혈위(董氏針穴位)  (0) 2016.09.25
董氏鍼治療法   (0) 2016.09.25
동씨침법 간정  (0) 2016.09.24
동씨침법(董氏針法) 개략  (0) 2016.09.18